8月19日上午,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弘扬厅内气氛庄重,"南京抗战印迹巡礼"主题影像展开幕式在此举行。本次展览由南京市文联、市委网信办、市委党史办、市档案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联合主办,南京市摄影家协会、《金陵瞭望》杂志社承办,以影像作品为钥匙,打开了南京抗战历史的记忆闸门。
历时五月寻访镜头镌刻历史
回溯这场影像展的诞生,始于2025年3月高淳区西舍村革命根据地的一次采风。3月28日,南京城市摄影队的20余名摄影师走进高淳区西舍村革命根据地旧址,用镜头捕捉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文物史料等。6月18日,采风队伍再次启程,摄影师们深入永利铔厂旧址,在文化广场的老槐树旁、斑驳的硝酸塔下,捕捉工业记忆里的抗战密码。
五个月间,镜头穿越时空,摄影师们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下横山新四军革命纪念馆的青砖灰瓦、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群的木质窗棂、溧水区红色旅游示范村李巷村等40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风貌。
三大板块叙事光影串联精神
本次影像展精选200余幅作品,分为“烽火岁月”“浴血奋战”“复兴有我”三大板块,系统展现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抗战历史与精神传承,通过新旧影像对照,既展出了一批遗址、历史事件的老照片,还展现了今天的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不忘历史、珍惜和平、开创未来”的生动实践。
南京市文联副主席李志平在致辞中深情寄语:"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此次展览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摄影工作者深入抗战遗址、寻访历史见证的匠心之作。它们定格了南京的抗战印迹,再现了英烈的铮铮铁骨,更以艺术的力量唤醒民族记忆,激发爱国情怀。市文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历史、讴歌英雄。"摄影师代表林琨分享了采风创作心得,他表示“拍摄这些承载着苦难与抗争的地方,让我深深体会到手中镜头的分量——它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传递历史温度、唤醒民族记忆的桥梁。”
薪火代代相传初心照亮未来
仪式现场,四段特殊的"对话"令人动容。4名摄影师将采风作品捐赠给市档案馆,市档案馆代表接收并承诺妥善保存这批珍贵资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宣讲员讲述的孙晓梅事迹,让"江上红梅"的不屈精神穿透时空,在场者眼中泛起泪光;收藏家陈西宁本次展览提供了城墙新旧对比图片,并表示将继续挖掘史料,为城市记忆"拼图";8名青少年志愿者接过参加“南京抗战印迹巡礼”的活动证书,稚嫩的脸庞上写满郑重,他们将成为这段历史的年轻讲述者。
展览现场,年近七旬的南京市民张先生在"浴血奋战"展区前伫立许久,指着一张照片说:"我父亲曾在这里战斗过,这些影像让他的故事有了具象的依托。"来自山东的刘女士带着10岁儿子逐幅观看,孩子指着一幅幅图片追问不停,“课本上的文字突然变成了生动的画面,这比说教有力百倍。”刘女士说。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持续至8月29日,随后还将在地铁、商圈、高校等地进行巡展,让更多人透过光影触摸历史的温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