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
将于9月1日开学上课
开学季将至
这些提醒
家长请注意
01
预防传染病
学生需要重点提防哪些传染病?
成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处暑)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随着托幼机构、学校迎来开学季,请问学生需要重点提防哪些传染病?怎样做好个人防护?
开学季学生重点关注的传染病有以下几类:
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百日咳、肺结核还有新冠等;
肠道传染病,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等;
虫媒传染病,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预防传染病,重点要做到以下五点:
勤洗手
家长要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好习惯,家长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外出后,接触孩子之前,也要记得洗手。另外,如果咳嗽、打喷嚏,要记得用纸巾掩住口鼻,要及时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摸自己的口、眼、鼻等。
注意居家卫生
居室要经常通风,每天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要做好孩子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减少病毒和细菌的存活;要记得灭蚊防蚊;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要加热后再食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家长开学前要帮助自己的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以便孩子开学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节奏。
全程、及时接种疫苗
很多传染病是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的,比如像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百日咳、水痘、手足口病、新冠等都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所以要全程、及时接种疫苗。
加强对孩子健康的关注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应该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带病上学。如果是住集体宿舍的孩子,除了做到以上几点,还要注意不要共用个人的生活用品。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请问成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
我国成人可以接种的疫苗种类还是很多的,比如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新冠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还有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甲肝疫苗、戊肝疫苗、霍乱疫苗,另外还有预防动物源性传染病的狂犬病疫苗、出血热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这么多疫苗,成人应该怎么选择呢?大体上这些疫苗可以分成三类:
一是除了接种禁忌人群以外,均建议接种的疫苗。比如流感疫苗,无论以前流感疫苗免疫史怎样,都建议接种1剂次本流行季流感疫苗;另外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冠疫苗。
二是主要推荐重点人群接种的疫苗,不同疫苗重点人群是不一样的。比如建议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学生、部队官兵、餐饮业人员,还有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等接种戊肝疫苗,建议出血热高流行区的人员接种出血热疫苗。
三是特定情形下接种的疫苗。比如被犬、猫等狂犬病宿主动物抓咬伤之后,建议接种狂犬疫苗,并根据伤口的情况,以及既往的疫苗接种史来确定是不是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另外,如果是出境旅行,还需要根据入境国家的要求,可能需要接种黄热病疫苗、霍乱疫苗或者是流感疫苗等。
总而言之,成人选择疫苗要综合年龄、健康情况、职业、旅行计划、既往疫苗接种史等因素来判断,具体可以咨询当地的疾控中心或者接种单位。
02
迎接新学期
孩子们正从
“假期模式”切换至“开学模式”
会存在一些“开学不适”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
理解孩子的状态
⇩
身体层面:
假期作息饮食不规律、屏幕使用时间增多,容易引起生物钟紊乱。身体习惯了松弛状态,难以迅速响应开学后的紧张节奏,从而出现“抗议”式的应激反应。
心理层面:
面对未知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重启,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种“预期性焦虑”往往外显为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甚至厌学。
行为层面:
目标管理能力较弱的孩子,拖延现象可能会更加明显。假期未弥补的学业漏洞和未纠正的不良习惯,如作业拖拉、书写潦草等,也容易在压力下更加突显。
开学前的核心是“慢慢来”
孩子需要的是缓冲时间
而不是催促
大多数适应问题
会在1—2周内自然缓解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
帮助孩子平稳过渡
⇩
作息慢慢调
提前开始收心,最重要的是做到早睡早起,减少屏幕使用,增加运动量,逐步恢复合理作息。从提早15分钟睡觉、提早10分钟起床开始,逐步接近上学日的节奏。减少晚间电子屏幕使用,改为阅读或听轻音乐。周末也尽量保持规律,不放任孩子睡到中午。当然,生物钟的调整需要一段时间,请保持耐心。
学习渐渐加
和孩子一起整理和布置学习区,摆上新文具、课程表和喜欢的书籍;鼓励每日晨读10~30分钟,内容可以是语文课文、英语短句或一首诗,帮助孩子找回学习节奏感;还可以带孩子大致了解新学期主要学科的内容变化,聊聊“这学期可能要学什么有趣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陌生感。
身心动起来
每天保持1小时运动,如跳绳、拍球、骑行都是很好的选择。运动能有效释放压力、提振情绪。邀请孩子每天帮忙做一件家务,如收拾碗筷、叠衣服、给植物浇水,家务事是家庭情感的纽带,能增强责任感和家庭归属感。也可以鼓励孩子和熟悉的同学相约散步或运动,提前“预热”开学后的社交状态。
学会管时间
与孩子共同规划每日的时间安排,明确学习、运动、休息和自由娱乐的时间段,做到有目标、有记录、有督促,实现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如果孩子进入状态较慢,家长可以陪伴阅读、写作业,让他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学习”的支持感。
状态时时看
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身体反应。如果发现孩子持续情绪低落、拒绝讨论开学、入睡困难或反复抱怨身体不适,别急于否定。可以这样说:“我感觉到你最近好像有点紧张,需不需要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如果困扰持续超过一周,不妨主动联系班主任,或拨打陶老师热线96111,寻求专业支持。
稳步迎接新学期
转给要开学的孩子家长
内容来源 | 南京发布综合自健康中国、中国疾控局、南京教育发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