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前夕,当很多夫妻相伴相依时,29岁的云南小伙张晓华却只能通过视频电话,在南京的工地上向远在新疆的妻子孙丽雅提前道一声“七夕快乐”。他提前休假回家陪妻子吃火锅、送金耳环,而妻子却心疼地说:“金子我喜欢,但家庭更重要,以后就不用送啦!”记者了解到,两人相识6年,跨越4000多公里,一个在南京筑路,一个在新疆带娃,每天靠视频通话维系思念。尽管不能常伴左右,但他们相信:“爱是彼此理解,更是共同走向未来的勇气。”
8月27日21时,南京夜生活论坛记者在中铁四局南京北站快速路项目经理部见到了刚吃完晚饭的张晓华。张晓华29岁,老家在云南,2019年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以后一直在南京工作。他是该经理部工程部部长,日常负责现场技术服务,经常加班。
张晓华与妻子孙丽雅自2018年开始相恋,毕业后曾在南京共同生活一年,但随着结婚和生育计划的推进,他们不得不面对两地分居的现实。最终,孙丽雅于2020年底返回家乡新疆石河子生活,而张晓华则继续在南京发展事业。如今,两人依然保持着异地相伴的状态。
谈到与家人见面的频率,张晓华坦言:“因为两地距离太远,我们一年一般只能见四次面。其中她来南京找我两次,另外两次我们一块回云南或新疆团聚。”他进一步解释道,由于新疆和南京之间路途遥远,乘坐高铁单程就要将近24小时,若选择普通火车则需两天两夜,每次往返交通费用高达2000多元。“幸亏公司每年可以报销四次探亲往返路费,这笔福利实实在在地缓解了我们的经济压力,解了燃眉之急。”
8月27日晚,张晓华在记者面前拨通了妻子孙丽雅的微信电话,笑着说道:“老婆,你现在在干啥?提前祝你七夕节快乐!”电话那头,孙丽雅笑着回应:“表现非常不错,非常喜欢你这样,以后就要继续保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还打趣道:“这小子今天怪有仪式感的勒。”在她眼中,丈夫是个朴实无华的男人,每当自己想他时,都会主动打视频或电话,而每次最终去南京见他、又不得不分别回来上班时,她总会忍不住落泪。
在不能见面的日子里,张晓华也格外思念妻子和孩子。他坦言,每当想起家人,心里总是充满牵挂,尤其觉得自己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时间实在太少。为了缓解思念,他大约每两天就会和妻子通一次视频电话,每次通话持续半小时到一个小时,通常安排在晚上休息时间。
而每次回家团聚,张晓华都会尽力弥补平时的缺席:带妻子去逛商场、吃美食、看电影、买东西。前几天,张晓华正好休假回到石河子,特意提前和妻子过了七夕。就在8月25日回南京前夕,他带妻子去吃了火锅,送上一对耳环作为礼物。看到丈夫如此用心且奔波劳累,孙丽雅既感动又心疼,说道:“你真的太辛苦了,不要那么累,不要有那么大压力。金子这个东西,我固然喜欢,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不用去在意这些,家庭最重要知道吧,以后就不用送啦。”
“真的很感谢我的老婆,这六年的爱情长跑中,感恩我们彼此都没有放弃,一路坚持走到了今天。尤其是结婚生子之后,她带孩子非常辛苦,我想真心对她说一句:谢谢你,辛苦了。”临近采访结束,张晓华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希望公司可以接到更多项目,希望早日将孩子接到南京来上学,真正实现一家人在南京团聚。
这样的期盼,也正被企业的实际行动默默守护。据该经理部综合办主任朱志勇介绍,为了尽可能缓解异地夫妻的相思之苦,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福利政策。他表示,职工在子女三周岁前,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10天育儿假,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已婚职工探望配偶父母的,每年给予探亲假35天,可以在1个年度内分次使用。对于夫妻相距较远的情况,公司额外提供不超过5天的路程假。在探亲期间,职工每年可报销不超过4次的往返交通费用(含车船费和市内交通费)。若职工因工作原因当年无法返乡探亲,其直系亲属可到工程项目所在地“反探亲”,由经理部提供食宿并报销往返路费。他说:“尤其是在七夕这样的日子,我们更希望通过这些暖心举措,让每一位在南京坚守岗位的员工,即使不能与家人团聚,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实习生 贺宁媛 南京夜生活论坛/紫牛新闻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
视频剪辑 赵晨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