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夜生活论坛网9月4日讯 (通讯员 姚钰姮 记者 薛玲)“塑料牛奶瓶冲洗后是可回收物,请投入蓝色桶。”“卫生纸属于其他垃圾,灰色桶才是它的‘家’。”……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仙霞路1号小区的垃圾投放点旁,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桶边教学课”正在火热进行。
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彩页
活动现场,垃圾分类志愿者、城管执法队员与公众委员化身贴心 “邻指导”,手把手、面对面帮助居民破解垃圾分类 “最后一步” 的难题。“厨余垃圾要破袋投放,菜叶进绿桶,塑料袋请单独放入灰桶……”在居民投放垃圾的瞬间,眼疾手快的志愿者们就及时上前指导,用清晰又简明的语言纠正大家的分类误区,把那些抽象的分类标准变成了实实在在、方便操作的现场指令。
这是宁海路街道创新推出的 “桶边邻指导” 志愿服务活动,目的就是从源头提升垃圾分类的精准度,让绿色生活理念真正扎根社区。志愿者们可不只是指导投放,他们还主动递上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宣传彩页,和居民们亲切地交流分类心得。
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彩页
“以前总觉得垃圾分类麻烦得很,现在有专人在现场教,一下子就明白了。” 居民王女士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成功分好垃圾后,很是感慨。有意思的是,现场还形成了互助学习的 “微课堂”,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快速区分相似垃圾”“厨房分类小妙招” 等实用经验。志愿者们则认真倾听大家在分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诸如 “大件垃圾该怎么处理”“有害垃圾要怎么投放” 等问题,并详细记录,为后续服务提升提供第一手依据。
从 “新时尚” 到 “好习惯”,垃圾分类正在悄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宁海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桶边邻指导” 是街道深化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提升居民参与感与获得感的关键举措,其目标直指垃圾分类 “三率”—— 知晓率、参与率、投放准确率的实质性突破。未来,街道还将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扩大活动覆盖范围,让这抹流动在垃圾桶边的 “志愿蓝”,持续助力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校对 石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