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将剧场级沉浸舞台搬进团播间,在惊艳全网的水舞台上一舞惊鸿,实现“1+1>2”的现象级团播扩圈;他们努力在舞台上植入非遗文化,展现国风之美,填平传统文化与数字经济之间的鸿沟,为网友生产文化“细糠”……
南京江北新区万汇城写字楼内梦华录直播间里,一群人的梦想,正在知名度越来越大的团播里开出花。
团播即多人场景下在同一个直播间多人可以进行舞蹈、唱歌等各种才艺形式的演艺直播,是当下直播平台十分风靡的直播形式,也是最火热的流量池。从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团播正成为直播行业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用户越来越年轻化,和谷子经济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消费。
“顶流”为何会诞生在南京?
如何打造用户更喜欢的团播?
这一新兴直播方式
给年轻人带来了怎样的新机遇?
三天即爆
南京班底闯入“团播江湖”
“梦华录”厂牌主理人庄成介绍,“梦华录”的诞生源于一次团队头脑风暴时的灵感碰撞。“团队聊天时聊到观众为什么喜欢古风,有人就提出大家喜欢的是那种从历史里走出来的鲜活氛围感。”
庄成说,正因为这段对话所带来的灵感,他们随后翻读了书籍《东京梦华录》,发现里面的服饰、场景,甚至古人的生活细节都特别有画面感,于是便决定做一个以古风舞蹈为核心,能让观众穿越回历史场景,在舞姿流转中感受传统文化鲜活魅力的古风团播。
手握打造新厂牌、组建新团队的新机会,庄成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选址,“当时投资人给了几个城市备选,考虑到我的内容团队班底都在南京,包括舞美、策划、妆造,我们的古风定位与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很契合。”此外,南京本地传媒艺术院校的人才也给新团队带来很大助力。
场地选定后,团队紧锣密鼓地运作起来,将设想中的“国风江湖”落地。梦华录所在的办公楼层,配置了化妆间、练舞间、服装间、不同规模的直播间等,占据整个楼层的“半壁江山”。最特别的是,为了满足竖屏直播需求,“水舞台”所在的直播间高达6米,这样的配置在写字楼内十分少见。
5月1日,梦华录首个团播品牌“浮生”开播,尝试舞蹈剪影模式,开播次日,在线人数即突破1万人;紧接着,第二个团播品牌“踏月”上线,主打武侠风“水舞台”,三天后最高在线人数达4万人。
“可以说,我们是古风团播赛道唯一靠‘水舞台’火起来的。”庄成说,流量“大爆”后,团队还精心制作了印有南京元素的礼物周边与粉丝互动,“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是来自南京的团播团队。”
“梦华录”直播间
让古风不止于“扮装”
七七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古典舞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吉林歌舞团,后来因个人原因离职,回老家做过艺考培训、幼儿舞蹈教学等。因为仍心怀专业舞蹈的舞台梦,因机缘巧合,七七与“梦华录”结缘,并在这里重新找回了舞蹈的快乐。
聚光灯下,七七足尖轻点,在抖音直播间百平方米的水舞台上,挥洒着一段刚柔并济的剑舞。走进七七所在的“梦华录·踏月”抖音直播间,堪比专业演出的精致感扑面而来。
作为抖音古风美学赛道“顶流天团”,梦华录系列直播间在直播中展现了全员专业舞蹈演员的硬核实力,从古典舞的气韵到仙侠招式的张力,用肢体语言构建出了可触摸的“江湖”。
让古风不止于“扮装”,更要“有故事、有细节、有传承”。打造“梦华录”直播间,从名字到内容框架,都围绕“还原历史质感,传递文化温度”来推进。
“我们专设了人设编导和美妆编导,灯光系统与顶级晚会同水准,主播要求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符合角色设定。”庄成表示,团队致力于将“梦华录”打造成一个移动文化舞台,让观众既看得过瘾,又有所收获,让更多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学习+创造
让画面更加打动观众
自成立以来,“梦华录”团播系列直播间凭借专业的舞蹈表演和沉浸感十足的舞美,成为团播圈的古风代表。“梦华录”的成功,背后有什么样的诀窍?
庄成介绍,在内容创作时,团队会将能打动观众的关键画面截取下来,事后再对这一关键画面思考“它为什么能打动我”“它牵引了我的什么情绪”,“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可以让我们的团播画面更精进,也更能打动观众。”
“在这里,我和队友们碰撞灵感,构思舞蹈创意。这份自由探索的过程,让每一次排练都像一次充满新鲜感的创作旅程。”七七说,每晚她的父母都会准时“蹲守”直播间为她加油。看到越来越多观众为“梦华录”的演出点赞,她的内心充满幸福感。“未来,希望我能把更多承载文化内涵的古风舞跳给大家,让更多人爱上古典舞的美。”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据了解,团播的用户以女性为主,她们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对内容有极高的要求,所以“梦华录”的内容制作始终围绕“优质”两个字在展开。
“我们对舞蹈的专业要求度很高,好好练舞才能走上更好的舞台!”庄成坦言,虽然成立不久,“梦华录”却将“内容为王”刻在基因里,日常不仅注重业务能力培养,还善于为观众创造新鲜感,如穿插安排不同的主题秀,让直播内容焕然一新。“接下来我们还会结合非遗,带动主播从认识到熟悉再到热爱,最终将传统文化传递出去。”
图源:中国新闻网
直播形态
催生诸多就业新岗位
随着抖音等平台加力规范团播生态,越来越多像“梦华录”一样深耕高品质内容的团播系列直播间正崭露头角。而直播形态的高度分工,直接催生出大量主播、运镜师、导播、编舞师等就业岗位。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的《演艺+直播: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特征》报告指出,主播和服务人员(包括场控、文案、剪辑、运营推广等)的人员配比基本上是1:2左右,即1个主播可以带动2个新增就业岗位。比如像“梦华录”团播系列直播间,目前有50个人服务于34名主播。
“团播让更多的青年演员得到了展示机会。”让抖音直播运营代表高寒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疫情期间很多线下演出无法开展,一些专业院团也曾选择在抖音进行直播,这些专业老师曾对他说过一句话,“直播给很多舞蹈演员提供了第二舞台,也让他们能够被更多人看见。”
内容来源 | 南京发布综合自新华日报、南京日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