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未来雷阵雨天气频发,16日全市多云到阴,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
从9月开始,“分散性降雨”一词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出现,公众就像开天气盲盒——可能带了伞却根本没遇上雨,可能跨个区就大雨滂沱,也可能躲一会儿就雨停了,还可能抽到“隐藏版”艳阳当空。
近期
南京的降雨
为何如此任性、难以捉摸?
其分散程度有多夸张?
说好的大雨
下哪里去了?
今天就带你解密分散性降雨的性格
☔
PART 01
“随意”:高淳偏多2倍,浦口偏少九成
9月8日,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信号,随后不少网友晒出大雨照片,也有一些网友愣住了:我这里怎么还是大太阳?预报不准吧!
其实,不是天气预报不准,而是分散性降雨太“任性”了。
步入9月,南京连续出现分散性阵雨,降水分布极为不均。以9月4日为例,降水“主攻”主城区,秦淮区和雨花台区雨量较为明显,最大小时降水量达到26.6毫米。但当天的降水实况图上,六合、溧水、高淳大部及江宁大部地区并未出现降水。
到了9月10日,高淳区南部的古柏街道、东坝街道在12时至13时出现短时强降水,其中一小时最大雨量达37.3毫米。可在同一时段的主城区范围内,只有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建邺区南苑街道出现了约5毫米的降水,其他地区基本“一滴未下”。
“9月上旬,全市各地降水差异显著,整体呈现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点。”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沈澄列出5个基本气象站的数据,“多少”一目了然:9月1日至10日,高淳站雨量累计99.1毫米,南京站88.8毫米,两地较常年同期偏多约2倍和2.7倍;溧水站、六合站分别为29.3毫米和26.7毫米,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而位于我市西北部的浦口站仅降水2.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九成。
PART 02
“任性”:目前的预报技术难以定位它
在气象人员看来,雨有不同的性格脾气——由低压槽、台风等引发的系统性降雨热情大方,热衷于让整座城市甚至多个省份“雨露均沾”。相比之下,分散性降雨就像“不小心打翻了几杯水”,地点、雨量、持续时间随意,跨个街区就可能情况不同。
“目前的预报技术能预判‘区域可能有对流’,却很难精确定位它在哪下、几点下。”沈澄认为,气象预报并非不准,而是宁可多提醒,也不漏预警,遇到分散性降雨天气,出门带伞是最稳妥的选择。
那么,南京近期与分散性降雨难舍难分,是什么造成的?
沈澄说,这与当前南京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天气背景有关,“一方面,暖湿气流活跃,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另一方面,进入9月后北方弱冷空气不断南下,与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交汇,易形成对流性天气。”
她进一步解释,受地面气温和风场分布不均影响,导致了降水落区“分散”。比如说,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形成温度梯度,南京沿江地区与内陆之间也存在热力差异,江面温度一般低于周边陆地,进一步加剧气温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易形成风场辐合,促使气流汇聚上升,若水汽和热力条件适宜,就会触发对流性降水。相反,气流辐散的区域就不容易形成降水。”由此可见,我市近期的分散性降雨现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PART 03
多注意!水稻和螃蟹都怕高温高湿
分散性降雨的随机性,会否对“不受宠”区域的农业生产有影响?这是广大农户关心的问题。在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正金看来,现在总体上不存在旱情,短时间内降水多少,对农业的影响不会太大。
他介绍,抽穗期至灌浆期,水稻喜欢干湿交替,既不能渴着没水喝,也不能一次喂饱水。当前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即使是近期降雨偏少的浦口地区,也没有明显缺水的情况。
李正金更担心的是:近期多阴雨天气,对水稻尤其是晚熟粳稻可能不利。“8月下旬至9月上旬,晚熟粳稻正处于抽穗扬花至灌浆初期,这个时段高温高湿会加速水稻病虫害的繁殖和侵染,不利于植保防治工作。”
同样害怕高温高湿的,还有高淳的螃蟹。看了最新天气预报,曹振群拨通了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电话。“17日还有一次中等强度降水过程,建议加强排水量,蟹塘浅水处保持30厘米左右的水位,可以在降雨前后巡塘观察螃蟹行为。” 获得解答后,这名新手蟹农放下心来。
原来,螃蟹养殖对水体环境要求极高,而雨水呈弱酸性,大量雨水可能携带泥沙、污染物进入蟹塘,会使水质恶化、溶氧不足,导致螃蟹免疫力下降甚至烂鳃、水肿。因此,农技人员提醒:“秋天螃蟹养殖期间降水偏多,要密切关注水质、水温变化,根据天气和水位变化,合理调整蟹塘水位。”
据@南京气象16日16时发布的
全市天气预报
▼
全市16日夜里到17日
阴有阵雨或雷雨,雨量中雨
有雷雨地区雷雨时短时阵风7到9级
17日最高气温:31℃到32℃
17日最低气温:25℃到26℃
最后
省流版提醒
出门带伞
注意安全
内容来源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忆玲、南京气象
图片来源 | 南京气象、AI生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