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夜生活论坛网10月24日讯(通讯员 林超 史朝杰 记者 张可)桥下空间,曾是城市公共区域中易被忽视的“暗角”。今年以来,南京市六合区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聚焦公共空间治理痛点,通过多元协同、精准施策,推动群众关切问题快速响应解决,以“微治理”绣出民生“新画卷”,让城市治理更有精度、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协同治理:从“单一治理”到“合力共治”
雄州街道滁河两岸桥下空间曾因居民聚集打牌、杂物乱堆、环境脏乱等问题成为治理难点,既影响市容又存安全隐患。六合区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网格巡查+联合治理+社区引导”机制,强化条块联动,推动治理从“单打独斗”转向“合力共治”。治理中,城管部门牵头召开专项推进会,厘清权责边界,制定综合治理方案:重点取缔占道打牌的桌椅出租行为,拆除私接电线电缆,清除违规停放电动车;全面清理护栏捆绑物及无序堆放物品,并启动受损绿化修复。如今,昔日“脏乱差”已变身整洁有序的公共空间。
![]()
仕金桥桥下整治前
![]()
仕金桥桥下整治后
精细治理:“一桥一策”实现精准疏导
针对不同桥梁治理难点,六合区优化模式,推行“一桥一策”精准疏导,推动治理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龙津桥南北两侧因占道打牌导致环境脏乱,古棠桥南侧则存在聚集跳舞影响行人通行。治理中,一方面联合社区开展集中约谈与现场劝导10余次,明确整改时限,引导居民前往社区活动中心;在重点区域更新绿化隔离设施、设置文明告示牌。另一方面,组织5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协同园林部门整合资源,优化桥下空间布局,将古棠桥南侧闲置区域改造为休闲场所,让河滨步道重现整洁有序。
![]()
龙津桥桥下整治前
![]()
龙津桥桥下整治后
![]()
![]()
长效治理:让“好风景”一直好下去
为巩固治理成效,六合区构建“定期巡查+动态反馈+即时处置”长效机制,确保“好风景”常态保持。7月以来,通过持续联动治理,新增2处多功能休闲场所,5座桥梁下80余张占道桌椅、30余处卫生死角全部清理完毕,周边新增20余处非机动车停放区。其中,依托“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交运、住建、城管等部门协同发力,协同白果社区打造仕金桥桥下邻里共享空间,让闲置区域变身群众休闲娱乐“打卡地”,惠及周边5000余户居民。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