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为主题的公益讲座在青奥社区融享空间举行。活动由江苏省科协指导,南京双闸街道青奥社区主办,特邀“博士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化学新药药学研究负责人李佶辉博士担任主讲人,通过讲述“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的科研人生,引导青少年感受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神。

科学之星:从绍兴走出的稀土先驱
李佶辉以徐光宪院士的生平为线索,生动还原了一位科学巨匠的成长历程。徐光宪1920年生于浙江绍兴,自幼受父亲数学启蒙与母亲“一技在身”的教诲,奠定了勤奋治学的根基。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后,他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并于1951年冲破重重阻碍与妻子高小霞毅然归国,投身新中国建设。

四次转向:国家需要就是研究方向
讲座中,李佶辉特别强调了徐光宪“因国所需”四次转变研究方向的经历——从量子化学到络合物化学,再到放射化学,最终聚焦稀土分离技术。1972年,面对我国稀土工业被“卡脖子”的困境,徐光宪迎难而上,创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成功将稀土萃取纯度提升至99.99%,推动我国从稀土资源大国迈向生产和应用强国。这一突破被国际稀土界称为“中国冲击”。

科学精神:爱国与创新的双重底色
李佶辉结合自身在创新药研发领域的经历,与孩子们互动探讨“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他提到,徐光宪不仅攻克技术难题,更两次上书中央呼吁保护稀土资源、防治污染,展现科学家的社会担当。“能够坚持同一方向成就更大,但国家需要时,我必须服从”,徐光宪的这句话深深打动了现场小听众。
薪火相传:让科学种子在社区生根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化讲述、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青少年易懂的内容。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孩子第一次了解到稀土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徐爷爷的故事让他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偶像。”
青奥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出“科学家精神”系列讲座,邀请更多科技工作者走进社区,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据悉,李佶辉博士作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苏州市创新领军人才,长期致力于化学新药研发,此次公益讲座亦是他践行科学家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