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红,太阳升……”在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的走廊里,36岁护理员王蓉与98岁的韩奶奶这对“忘年交”边走边唱,画面温馨。这动人的一幕,源于她12年来用老歌叩开老人心扉的坚持。近日,王蓉在2025年江苏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养老护理员赛项一等奖第一名,这让她觉得养老护理不是“伺候人”,而是有技术、有标准的职业。
11月11日上午9时30分,记者刚看到王蓉时,她正陪着韩奶奶在走廊里一边散步,一边哼唱经典红歌。韩奶奶虽年事已高,但精神饱满,一边唱,一边竖起大拇指,朝王蓉连连点赞。唱歌间隙,她的嘴里还亲热地喊着:“大姐好!”两人并肩而行,有说有笑,宛如一对“忘年交”,画面温馨动人。
![]()
记者了解到,韩奶奶在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已有二十多年,随着年龄的增大,记性一天一天减弱。刚开始,王蓉发现韩奶奶时常一个人低头静坐,有时会打瞌睡,也不太积极参加活动。“后来我发现她特别喜欢听经典老歌,就在照顾她时用手机放给她听。韩奶奶会跟着节奏轻轻点头,我们之间的距离,就这样一点点拉近了。”
有一次,王蓉陪着韩奶奶在走廊进行行走训练时,韩奶奶突然拉着她的手说:“大姐,你真好,每次都放我喜欢听的歌!”那一刻,王蓉觉得,自己每天的细微付出,都化作了真实的温暖回报。
刚刚陪韩奶奶唱完歌,王蓉又转身走进杨奶奶的房间,陪她唠起了家常。92岁的杨奶奶是河北唐山人。当年,她跟随参加抗美援朝归来的丈夫来到南京工作生活,从此扎根于此。如今,她已在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住了22年,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我之前生病,去外面住了一阵,好了以后就又回来了,在这儿住得非常好。”问起为何选择回来,杨奶奶的答案很简单:“这里的护理员态度很好,他们给我拿药、吃药、喂饭,从来不说麻烦。”说到这里,她特别看了一眼王蓉,语气里满是信赖与感激。
在王蓉看来,养老护理工作虽然琐碎,却处处透着温度。她告诉记者,每天要关注老人的皮肤状况、睡眠质量,衣物是否按季节更换合身,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她们还会利用空闲时间带老人做手指操、折纸、看老电影、听音乐,并协助他们完成一日三餐。
最触动王蓉的,是五年前照顾张爷爷的经历。当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张爷爷连家人都认不出来,却在王蓉喂他吃饭时,含糊地说了一句:“你好,像我闺女。”那一刻,王蓉深深感受到,“就算老人记不住我是谁,只要我的照顾能让他感到安心,这份工作就充满了意义。也正是那个瞬间,让我下定决心,要一直留在这个行业。”
![]()
记者了解到,王蓉所在的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是部、省、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近年来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成立临床营养中心,极大提高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该院已培养出多名优秀护理人才,荣获养老护理员国赛特等奖1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省赛一等奖5人,7次蝉联市赛一等奖。
10月31日,2025年江苏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圆满闭幕,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王蓉荣获养老护理员赛项一等奖第一名。谈到首次参加省赛,她告诉记者:“我觉得这是对我们专业的认可,说明养老护理不是‘伺候人’,是有技术、有标准的职业。”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养老行业的大力支持,王蓉深切感受到,这个“朝阳产业”正为年轻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她坚定地认为,养老行业绝不是“没前途”的职业选择,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她希望年轻人能够放下顾虑,积极加入养老护理的队伍,共同携手打造“宁享养老,银发无忧”的美好明天。
南京夜生活论坛/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视频 苏涛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