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贤街语
“大家都相信,7月5日的南京苏州之战,会是苏超赛事第一波真正的高潮。南京奥体中心那人声鼎沸的场景,就像是梦回了十多年前。”
2012年10月20日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那场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的争冠赛,太多人还没找到座位,进球便发生了。“7秒哥”的头衔,就此与22岁的吉翔相伴一生;65769这个数字,也被焊死在江苏球迷的脑海。
那一天,南京奥体中心的战鼓声、呐喊声、欢笑声和遗憾声,纠缠着,像度过了一个世纪之久。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史上最高上座”“史上最快进球”的荣耀,至今还能让江苏球迷嘴角轻轻上扬。
最伟大的成就,不是捧起冠军奖杯那一刻,而是为成千上万的追随者,创造值得铭记终生的瞬间。而这些瞬间,又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去奔赴热爱。
奥体中心的那些日子,我们曾经习以为常,也以为无比漫长。
体育场和体育馆上演过江苏队和李宗盛的文体同台。曾经,那些赛场上扯着嗓子助威的年轻人,未必能听懂老李同样扯着嗓子唱的那句“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很多年后,这句歌词翻红了,奥体中心体育场也因为苏超归来了。巧合的是,同一晚,隔壁的体育馆也将有一场演唱会上演——赵传,唱给所有知道他名字的人。
那些没有听懂“越过山丘”的年轻人,十多年之后,或许已经带着孩子走进球场。他们有没有翻过人生的山丘,在这一刻不再重要,只有赵传的歌声穿过了奥体数万人的摇旗呐喊,汇成了心底共同的情感宣泄。
“我终于让千百双手在我面前挥舞,我终于拥有了千百个热情的笑容。”
“我终于让人群被我深深地打动,我却忘了告诉你,你一直在我心中。”
这首《我终于失去了你》,也是李宗盛为赵传而作。
怎能不怀念,那支每逢大战,总让奥体周边上演从苏A到苏N抢车位战的江苏队。
曾经奥体中心那些爆满的日子,背后离不开两个字:竞争。而在当下,南京与苏州之战的一票难求,亦是如此。但竞争从来不是零和博弈,而是竞合思维下的共生共进。竞争也不只是为争夺第一,而是通过竞争让自己变得更加与众不同。就像江苏13市,只有在一起的日子,才会闪闪发光。
7月5日,两支球队以“江”之名(南京旧称“江宁”),也以“苏”之名,让“江苏”二字重新绽放于南京奥体。
有人说,这是真正的江苏德比,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脱于足球本身——让足球成为城市的骄傲,让城市为万千人民制造骄傲。
当“苏超加油”的口号响起,当蓝色的战旗飘扬,是归来,也是再次启程。把爱放在心中,把拼留在场上。这一天,奥体中心梦回13年前的场景,或许会告诉所有人:
那支江苏队没有远去,而是以十三支城市队的方式归来。每一支,都承载着“不负江苏”的使命。
因为苏超,我们看到了那么多让人热泪盈眶的画面。暴雨如注下的跪地抱憾,拼到补时的竭尽全力,高中生、外卖小哥、体育老师们的绚烂绽放,都为平民的苏超增添了极致的浪漫主义。
这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只会让我们更加坚定:
冠军属于热爱、属于坚持、属于拼搏,是无数跌倒后的崛起。待茉莉花开,迎冠军归来。
撰文 | 贝拉
图片来源 | 林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