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夜生活网7月22日讯(通讯员 玄萱 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想知道在没有电脑的明朝,国家如何管理人口和土地数据吗?想了解为何一座湖心岛会成为守护档案密码的“天然保险箱”吗?近日,南师大附小仙鹤门分校一群充满好奇心的队员们,在风景如画的玄武湖梁洲,开启了一场名为“玄小武寻‘宁’记”的跨学科主题探究实践活动。他们化身小小历史侦探和地理探索家,循着汉字“宁”的线索,深入探访国家级文保单位——明代黄册库遗址,在行走的课堂里,破解了深藏其中的“南京基因”密码!
黄册库是什么?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亲手触摸仿制的明代黄册,观察上面清晰的“户”“田”分类栏,瞬间理解了它作为国家级“人口土地数据库” 的核心功能。它像一本巨型的《明代大账本》,详细记录着户籍、田亩与赋税,是维系国家运转的基石。队员们惊叹:“原来在没有电脑的时代,玄武湖梁洲就是明朝最重要的‘云存储’中心啊!”
为何偏偏选中玄武湖? 登上梁洲极目远眺,湖光潋滟,岛屿孤立。答案呼之欲出——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队员们恍然大悟:宽广的湖面成为天然护城河,有效隔绝了火患与盗贼,湖心岛的地理位置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天然保险箱”。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成为支撑这一重大历史决策的关键因素。 汉字“宁”所蕴含的“安宁”“守护”之意,在此刻与选址的精妙完美契合。
走访学习后,“玄小武”们迅速切换角色,投入沉浸式体验。队员们身着特制明代风格装备,化身“黄册护卫”威风凛凛地巡游梁洲:“玄武湖卫,守护金陵!”他们守护的是千年文脉 ,是绿水青山,是璀璨玄武,是大美南京。
研学的收获,最终凝结为充满创意的表达。队员们不仅以研学小报形式用精美手绘图标解析黄册功能,重点阐述黄册库与“宁”及玄武湖的地理关系,还生动描绘“江宁造册→渡湖运输→入库存储→护卫巡逻”的关键环节,并在府衙匾额、船帆旗帜、库门印章等细节处精心添加“宁”元素,串联起历史事件的地理空间移动。
这场“玄小武寻‘宁’记”跨学科研学,以汉字“宁”为钥匙,打开了尘封六百年的国家记忆宝库。队员们在玄武湖的实地探索中,深入理解了黄册库的运作奥秘及其选址蕴含的地理智慧。历史、地理与汉字文化在此完美融合,知识在行走、观察、体验和创造中真正内化于心。从笔尖的“宁”字意趣到湖畔的自然观察,从市井的烟火气到诗中的古韵悠长,这场以“宁”为锚的实践之旅,不仅让“玄小武”们触摸到了城市的文化根脉,更在跨学科的探索中学会了用多元视角感知世界。
校对 盛媛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