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凌晨,南京绕城公路玉兰路隧道至铁心桥服务区路段机械轰鸣。60余名养护工人奋战在170℃的沥青旁,汗水浸透的工装紧贴后背。为避开车流高峰与极端高温,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公路部门将养护作业调整至夜间,在灼热路面上争分夺秒。
记者现场看到,G42绕城公路半幅路面被隔离出700米作业区,2台摊铺机、6台压路机连轴运转。养护科副科长朱宏亮介绍,此次施工路段为双向K299-K303+750段,全长4.75公里,主要处治车辙、网裂等病害。“沥青摊铺需高温环境保障质量,伏天夜间施工既提升效率,又让工人免于暴晒。”他解释道。工人们因此得以脱下白天必备的长袖防护服,换上轻便短袖。
39岁的养护工李振中已从业14年。他弯腰清理铣刨出的10厘米深槽时,汗珠不断从额头滚落。拧动毛巾,汗水竟汇成溪流。“一天喝20多瓶水,却不用上厕所,全变成汗淌干了。”他抹了把脸笑道。现场自卸车倾倒沥青混合料时,热浪让3米外的记者汗毛倒竖。压路机紧随其后碾压路面,工人们迅速铲回溢出的沥青。“别靠近,鞋底会化!”朱宏亮高声提醒——脚下温度超150℃。
为最大限度减少扰民,施工严格限定在夜间:晚10点封闭路段,10:45启动铣刨,凌晨0:30摊铺沥青,天亮前完工。洒水车全程抑尘,安全员引导外围车辆,绿豆汤、饮料充足供应。据悉,该工程是2025年南京市国省干线养护项目一部分,涵盖104国道、205国道等10条线路,预计9月底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近年推行“集中养护”模式,将铣刨、摊铺、绿化修剪等工序整合。不同队伍进场时间精确至分钟,使原需3天的工期压缩至1天,显著降低封路影响。在车流量较低路段,养护也采取凌晨开工、午前收工策略,为市民守护更舒适畅通的公路环境。
通讯员 孙逸飞
南京夜生活/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涛
校对 胡妍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