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夜生活论坛网8月20日讯(通讯员 玄萱 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一把刻刀,感受非遗竹刻的匠心传承;一枚针线,装帧千年文都的墨香书韵……8月19日,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等全球顶尖学府的20余位中、美、英、德、加青年学子齐聚南京玄武,以汉字为独特线索,开启了一场深度感知南京“宁派生活”魅力的文化探索之旅。
活动的首站,青年们走进了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他们聚焦“汉字与丝路”的主题,深入了解了江苏,尤其是南京、扬州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辉煌历史,以及汉字在促进贸易往来、传播文明、接纳融合外来文化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午后,青年们步入充满书香墨韵的世界文学客厅。文都南京青年学习社线路的讲解,引领他们穿梭于“汉字构筑的文学之都”的辉煌图景之中。从六朝的风骨文采,到唐诗宋词的璀璨星河,再到明清小说的市井长卷,南京丰厚的文学积淀通过汉字这一不朽载体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
在世界文学客厅,青年们亲手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线装书。他们以“跟着汉字游玄武”为主题,学习传统装帧技艺。折页、打孔、穿线……清华大学英国留学生林晓花费了一个小时亲手制作了一本线装书。她觉得整个过程非常复杂,尤其是穿针引线这一步骤,对她来说是一次从未有过的体验。但当承载着文化记忆的汉字最终跃然于亲手装订的纸页之上,一份独特的文化认同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
意犹未尽地离开文学客厅,青年们沿着鸡笼山蜿蜒而上,开启了一段融合科技与诗意的文学寻踪之旅。夕阳斜照,青年们的脚步踏上了古老的明城墙,在鸡笼山下、解放门畔追寻历史的足迹。斑驳的城墙砖上,铭刻着产地的汉字、工匠的名字、筑城的年代以及祈福的吉祥语。
清华大学加拿大留学生楼易克学中文已有4年,当他亲眼见到明城墙时,不禁感叹:“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城墙,它们蕴含着深厚的历史,非常了不起。”尽管天气炎热,他依然认为很值得。他以前只在网上看过明城墙,没想到来到现场后感觉非常壮观。谈到此次南京之行的收获,他说道:“南京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有那么多历史文化。我来这里,就是想要亲身体验,亲眼看看这些老建筑。”
华灯初上,体验行的收官之笔落在了充满文艺气息的宁青Yeah校·玄武文院青年文化空间。在这里,青年们迎来了本次汉字之旅的个性化成果创作——竹刻体验。在金陵竹刻非遗传承人何胜的指导下,青年们全神贯注,执刀在竹片上精雕细琢。在竹子上刻“宁”字时,清华大学的德国留学生林兰霜显得颇为吃力,每刻几下就不得不停下来稍作休息。她坦言:“特别佩服从事这门技艺的师傅,他们一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这真的非常不容易。”
记者获悉,本次“跟着汉字游玄武”中外青年宁派生活体验行活动由共青团玄武区委在区委宣传部、玄武湖综管办的指导下,联合南京创意中心成功举办。旨在将玄武区丰厚的历史底蕴、精湛的非遗技艺与前沿的数字技术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可交互的青年实践体验。通过这场以汉字为灵魂的深度文化之旅,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成为了南京故事、玄武魅力最直接的体验者和最生动的传播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