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知识反哺基层的大学生志愿者,初担责任的中小学生。这个暑期,由南京市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三汊河社区、新河村社区共同组建的红帆实验片区,成为学生们青春实践的生动课堂,并在这里共同谱写出一曲以“成长与奉献”为主题的“夏日乐章”。
大学生志愿者化身“社区关爱使者”
暑托班里共同成长
8月29日,为期一个月的社区暑托班圆满落幕。来自南京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3名大学生志愿者,用爱心与智慧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充实而难忘的暑期。从初登讲台的稍显生涩,到课程结束时与孩子们依依不舍,他们以专业和热情照亮童心,在服务中践行志愿精神,在陪伴中实现自我成长,真正诠释了“青春与服务同行”的深刻内涵。
本次暑托班创新推出“艺术素养+学业托管”双轨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戏剧影视专业特长,构建了融合德智体美劳的多元暑期成长环境。课业辅导中,志愿者化身耐心细致的“小老师”,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在非遗体验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则充分利用高校美育资源,带领孩子沉浸式创作漆扇、绘制脸谱、体验瓷画等……此外,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还特别带来了剪纸体验和南京明城墙文化双语趣体验,充分激发了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红帆少年成长营闭营仪式
化身“社区关爱使者”
“奶奶,最近持续高温,您尽量少出门,有什么需要就打电话给社区……”电话这头,一位即将升入大学的志愿者正温和地叮嘱独居老人,在她身旁的同学也在专注地打着关爱电话。
从7月初开始,便陆续有居住在辖区内的大学生主动来社区“报到”,成为了“社区关爱使者”。“在为爷爷奶奶们送去关爱的同时,还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志愿者朱思涵笑着说,等放寒假的时候自己还要来社区当志愿者。
暑托班的孩子成为临时图书管理员
从“被服务”到“服务者”
在暑托班这个特殊“第二课堂”里,小小红帆少年则经历着从“被服务”到“服务者”的成长蜕变,在实践中初担责任与协作。暑假期间,红帆实验片区联合杨老师名师工作室发起了图书捐赠活动,累计收到赠书一千余册。暑托班的孩子们不仅积极参与图书捐赠,还踊跃报名成为临时图书管理员,并利用课余时间分担了教室清洁工作,拖地、扫地、擦桌子……奉献和担当的种子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扎根。
这个暑期,学生们不再只是社区的居住者,更成为了社区的建设者。他们用真诚的服务,生动诠释了我们每个人都是社区的一份子,每个人的点滴行动,都在让这个共同的家园变得更美好。 通讯员 周倩 南京夜生活论坛/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