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善中国”圆桌会议的第四现场,嘉宾们以“社会文明程度高,善俗易风,德润八方”为主题,展开一场关于公益、文化、教育如何赋能社会文明的深度对话。上海心传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蔡丹枫,“新善中国”品牌活动负责人、中国儿童友好社区行业标准牵头人周惟彦共同主持本场圆桌会议。智慧激荡、思想碰撞间,嘉宾们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篇章凝聚起磅礴的“新善”力量,更为“新善中国”擘画出多维的实践蓝图。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敦和讲席教授、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长期研究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转化,在此次圆桌会议中分享了儒家思想与“新善”智慧。他表示,传统社会提倡“富而教之”的社会治理思想、“富而好礼”人生处世原则以及“以财发身”的生命哲学,可以为当代中国“新善”事业提供儒家的智慧。他认为,和传统慈善事业不同,“新善”事业更需以仁慈之心,以“智”行善。
凤凰网副总编孙雪梅,身兼资深媒体人与公益先行者双重身份。作为“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发起人及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她十多年来推动儿童防性侵教育覆盖超千万人次。她介绍,“女童保护”项目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并衍生出“拥抱青春期”“分年龄段性教育”“法援蓓蕾”等拓展项目,以媒体之力担当公益责任,用行动助力社会“善俗易风”。
多年来,中国艺术节基金会副秘书长,“孝行天下”公益项目负责人李晓将“孝文化”从家庭伦理推向社会公益。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诠释孝道,在海外11个国家开展系列活动,让孝道成为跨代际、跨地域的文化纽带,以此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对‘新’的理解更深刻,对‘善’的追求更执着,”他呼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汇集社会公益力量,共同传播并践行孝文化、善文化。
北京新联会常务理事,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爱的教育公益行”公益项目负责人张银俊,已在慈善领域深耕二十载。深入河南某地“卖血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前往四川山区调研艾滋病情况,远赴云南缅甸交界地区直面吸毒贩毒现象……这些直面社会疾疴的经历,让她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并“一猛子扎进”知识科普工作中。这期间,她深刻感悟到,公益要通过移风易俗、普及教育,从根本上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如何用阅读提升社会文明?江苏省新联会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江阴市香山书屋理事长季丰分享经验。早在2005年,其公司创立了每月发放购书款的制度,逐渐积累的近万册图书形成书屋雏形;2011年,书屋正式对外开放,倡导“全民阅读,公益免费”。如今,书屋成为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重点项目,服务人群逾20万人次。在他看来,“新善”是新时代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方向,站在新起点,书屋推出“新善中国 阅读有礼”品牌,继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城市的文明基因。
“拿着一枚绣花针,四十余年从未放弃”,江苏省新联会副会长,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如是进行自我介绍。苏绣从古至今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为了深耕一个领域、做“美”一件事情,她创立“融针绣”技法,带领团队开启革新之路,多次建言非遗与教育、产业融合,不仅无数次完成国礼级别苏绣作品,还服务到百姓日常生活,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发挥使命和责任。
思想的激荡,为行动铺路。从哲学到艺术,从媒体到教育,从阅读到非遗……本次圆桌会议在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中落下帷幕。今日的思想火花,必将化作未来前行的力量。让我们共同继续文明的新长征,以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国的“新善”实践,正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南京夜生活论坛/紫牛新闻记者 王夕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