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阳光和煦,一米阳光残疾人之家与三槐残疾人之家的残障朋友们,在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先后完成公交出行实践与南京科技馆参观活动。这场集康复实践与知识学习于一体的社会融合活动,让残障人士在实操中提升自立能力,在探索中感受科学魅力。
![]()
上午的公交出行康复实践环节,成为残障朋友们融入社会的“实战课堂”。在志愿者的一对一指导下,大家首先学习使用手机APP查询公交线路,对照站点列表规划出行路线;当车辆即将到站时,志愿者手把手演示实时公交查询功能,教大家判断车辆位置与到站时间。
![]()
公交到站后,志愿者协助行动不便的朋友安全上车,结合标识讲解爱心专座的使用规则与礼让礼仪,车厢里的暖心互动成为城市文明的生动注脚。“以前出门总靠家人陪,现在学会查公交,以后能自己试着出门了!”一位残障朋友拿着手机展示查询结果,难掩兴奋之情。
![]()
下午,一行人走进南京科技馆,开启科学探索之旅。作为深耕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南京科技馆丰富的展项为残障人士量身打造了可感知、可参与的学习场景 。在志愿者的耐心讲解下,大家近距离观察天文仪器模型,通过触摸互动装置感受力学原理,在声光电展区体验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针对不同残障类型,志愿者还特意放慢节奏,用通俗语言转述专业知识,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跟上学习节奏。从宇宙奥秘到生命科学,原本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点燃了大家探索未知的热情。
![]()
此次活动是高校志愿力量与残疾人服务机构协同推进社会融合的有益实践。对于南京工程学院志愿者团队来说,活动既帮助残障朋友们提升了出行自立能力,也让他们感受科学温度,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此类志愿服务,搭建更多融合平台。而对于残疾人机构来说,社会融合始于出行自立,终于精神富足,这样的实践活动正是机构帮助残障人士从“走出家门”到“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