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南京街头夜色渐深,金地云靖花园小区的灯火只余零星点点。而在小区门口那家亮着暖黄灯光的百果园里,赵忱刚刚锁上店门。他拖着疲惫的身姿走回家,一天的工作才刚结束。
他是这家店的老板,也是街坊孩子们口中的“水果叔叔”。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笑容亲切的水果店长,曾是国庆阅兵方阵中的一员,走过天安门前的长安街。
![]()
从军营到果铺:一场勇敢的再创业
赵忱,1986年生,南通人,2004年参军入伍,服役八年。从基层士兵到参与重大任务,他把青春献给了军营,也锤炼出坚韧、守纪、担当的品格。
退伍后,他进入大型国企,从事通信相关工作,生活安稳恬淡。然而2024年,他做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决定——辞去已经事业有成的稳定工作,接手了自家楼下的百果园加盟水果店。
“很多人问我,图什么?”他笑了笑,“我就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服务看得见的人。”
而他服务的对象,正是他住了多年的邻居们。
“水果叔叔”:一个称号,一份信任
“老板,孩子发烧了,能不能送点梨子来?他咳嗽得厉害。”去年一个暴雨夜,赵忱接到一位老顾客的电话。没有犹豫,他抓起几斤雪梨,冲进瓢泼大雨中,步行数百米送到对方家门口。
回来时,全身湿透,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但他只说了一句:“都是一个小区的,哪能不管?”
这样的事,他说“不值一提”。可街坊们记住了。很小的孩子们还不懂“退伍军人”是什么,只知道楼下那个总是笑着打招呼、会给他们水果吃的大叔,是个“好人”。于是,“水果叔叔”的称呼,就这样在小区里传开了。
如今,他的微信头像仍是军旅时期的戎装照,店里贴着他参加阅兵的照片,门口挂着“退伍军人经营户”和“党员示范岗”的标识。他说,这是自己的庄严承诺:“我在这儿扎根,不会走。你在我这儿买水果,缺斤短两?不可能。”
服务,就是最硬的经营“军规”
在赵忱的店里,百果园“三无退货”服务(现升级为放心买 随心退)被执行得格外彻底:我们有品质保障,只要顾客说“不好吃”,不需要小票,不需要实物,当场退换。
“确实也有极个别人退货理由有些牵强。”他坦言,“但我们不能因为几个例外,就改变对所有人的真诚。”
他坚持每天自己守夜,盘点、收银、库存管理,这些琐碎却关键的工作,他从不假手于人。每天凌晨做完店面卫生,他才回到小区里的家——是的,他就是这个小区的业主。
“如果你找不到我,来9栋找我。”这是他对顾客的承诺。
店里两名员工实行两班倒,而他,是那个永远在岗的“定海神针”,400多天如一日。
“有人说我新鲜劲儿过了就会松懈。”他摇头,“可我当了八年兵,什么叫坚持?我懂。”
从一家店到更多可能:老兵的“新长征”
一年三个月,从零起步,如今店面的营业额已远超预期。赵忱没有止步,反而开始筹划第二家、第三家加盟店。
“我爱人特别支持我,也相信我能做成。”他说,“这不是一份生意,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服务的人,就在我身边。”
他计划培养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店长,将现有门店交由店长管理,自己则腾出手,去考察新址、复制模式。但他说:“我可以放手经营,但不能放下标准。人品第一,服务至上,这是我做人做事的底线。”
他招人不看经验,先看品性。“你连一声‘欢迎光临’都喊不出来,怎么面对顾客?你服务意识薄弱,态度不好,再能干我也不要。”他语气坚定,一如当年在军营带兵。
后记:平凡街角的不凡坚守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有人追逐风口,有人沉迷流量。而赵忱选择了一条最“笨”的路:用时间换信任,用真心换口碑。
虽然已经不再是军人,但那份责任与担当,早已刻进骨子里。从保家卫国到守护街坊的“果篮子”,他换了一身装,却从未改变初心。
在金地云靖花园的街角,那盏亮到深夜的灯下,总有一个身影在整理水果、擦拭柜台。他不高大,却让人安心;他不说豪言,却令人敬重。他用行动写下一句话: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站在聚光灯下,而是日复一日,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
南京夜生活论坛/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