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生丨锁边之后 新疆加快巩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

admin 2025-05-06 阅读:22 评论:0
   锁边之后,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治沙成果,让绿色屏障更加持久稳固?如何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共赢?……新疆在行动。     ●《今日新疆》记者 龚利/文   3月,新疆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新...

   锁边之后,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治沙成果,让绿色屏障更加持久稳固?如何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共赢?……新疆在行动。

 

  ●《今日新疆》记者 龚利/文

  3月,新疆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及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摆上了新疆各级林草部门的案头,这份新疆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的纲领性文件,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国土绿化工作的通知》相呼应,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从“锁边”迈入“扩边”发展新阶段。

  人与沙的角力是漫漫征途,锁边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今年,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一圈、两区、三线’为主战场,以‘扩边’为重点,进一步拓宽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自治区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副处长王刚介绍,计划全年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194.01万亩,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844万亩。

  锁边之后,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治沙成果,让绿色屏障更加持久稳固;如何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共赢……新疆在行动。

  联防联治破壁垒

  沙漠并非静止不动,它会随着风力、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持续地移动和扩展,如果仅对局部区域进行治理,周边的沙源仍会不断侵袭。

  风沙无界,治理也需无界。“三北”工程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打破行政区域单打独斗的壁垒,以联防联治为重心,开展顶层设计。

  “打破行政界限,建立联防联治机制,集中资源和力量统一规划和实施,是推进系统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提升了治理成效。”王刚说。

  2024年10月21日,新疆、青海签订《青新荒漠化防治和“三北”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青新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交界区域联防联治合作机制。

  今年,新疆将启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综合治理,同步推进库姆塔格沙漠甘肃、青海交界区域的生态治理,用24个续建项目、14个新建项目、17个储备项目编织成更加严密的防护网。

  面对治沙难题,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携手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2024年12月30日,位于玛纳斯县北五岔镇的石玛兵地融合5GW光伏防沙治沙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并成功并网发电。

  作为新疆首个兵地融合光伏防沙治沙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9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约75亿千瓦时。

  “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为我们构建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电力系统提供坚实支撑,也将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兵地融合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建设负责人杨宝起说。

  今年,兵地跨区域联防联治,强化属地协作,以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带巩固提升为重点,推进和田地区与兵团第十四师25.5万亩、岳普湖县与兵团第三师四十二团1.76万亩等锁边林草带兵地联防联治项目建设。

  新疆以政策引导激发内生动力,鼓励群众参与防沙治沙。

  和田地区创新“划地到村、收益到户、分红到户”模式,由村委会委托入股,承租给企业或合作社托管,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

  和田县52岁的农民艾克木·买提克积极响应号召,自主申请治理沙地发展沙产业。他先后投入11万元,在阿和公路西侧群众治沙点位承包了50亩地,种植大果沙枣。“能治沙,还能增收,这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艾克木说。

  从“要我治沙”到“我要治沙”,拓展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以改革让群众受益,能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当中。截至目前,和田地区已将50.13万亩土地划拨到830个村,参与群众45000余人。

  科技织网锁黄沙

  防沙治沙,科技是重要支撑。从种树种草到打草方格,再到铺架光伏电板,无不展现着治沙人的智慧,显示着科技的力量。“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将“治”沙与“用”沙相结合,将光伏治沙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光伏如何治沙?

  一句话概括就是: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被形象地称为在沙漠里“种太阳”。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中电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一个个光伏板被“种植”在沙漠中,通过吸收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光伏板下,由芦苇秆扎成的草方格如同棋盘铺向远方,每个1米×1米的方格内,嫩绿的梭梭苗正破土而出。

图片

中电建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技术人员在检查光伏板建设情况。朱晓飞/摄

  “光伏板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降低地表风速,起到稳定沙土的作用。”中电建(沙雅)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杜思伟介绍,草方格不仅能减少沙尘流动,还能为梭梭苗提供生长保护。快速生长的梭梭苗又能以强大的根系,扎根沙土稳固沙地。

  光伏板的另一个巧妙之处,在于利用阳光反哺大地。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进而驱动电力滴灌系统,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水分,植物大面积扎根生长又能进一步实现固沙改土,光、电、水、绿循环往复,构成了一个流动的能量场。

  “光伏基地的地下水主要是苦咸水,不能直接饮用和浇灌植物,但是经过多级沉淀、过滤和纳米膜净化,苦咸水可以转化为适宜植物灌溉的水源。”沙雅县盖孜库木乡水管站站长黎雪峰说。

  光伏治沙、光伏取水不仅破解了治沙用电用水难的问题,还大幅降低了电费成本。据统计,沙雅县以2000亩沙化土地为1个灌溉单元,配套建设55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1座,保障治沙造林面积6.3万亩,年均节省电费300余万元。

  此外,越来越多地区应用起新方式、新设备,攻克了一个个防沙治沙难题——

  在民丰县后河坝沙漠阻击区,当地借鉴“三北”工程成功经验,采取“草方格沙障+生物治沙”模式,先以草方格固沙,再栽种耐旱苗木,实现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与提升苗木成活率的多重功效,该模式已应用至治理后河坝外围区域12万亩。

图片

民丰县的后河坝沙漠阻击区。朱晓飞/摄

  在若羌县,当地联合新疆林科院共同探索“间隔治沙”,将草方格地表固沙与高立式沙障挡风阻沙打包施工,挡风固沙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已治理面积7.8万亩,降低了40%的治沙成本。

  在且末县防风治沙站,一台国产智能机器人按照预设规划路线在沙漠中穿梭,挖坑、播种、覆土……每天能完成数十亩罗布麻的种植工作,其效率是传统人工种植方式的数十倍……

  今年,新疆计划新增治理任务448.45万亩,其中生物治沙101.68万亩、工程固沙14万亩、引洪灌溉287.78万亩,实施光伏治沙45万亩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进一步拓宽锁边防护带的宽度。

  点沙成金兴产业

  从防沙、治沙再到用沙,如何通过发展特色沙产业,实现“点沙成金”?

  55岁的如孜·于素普是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亚尔买亥里村村民,一个月前,他成为新疆阗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开始在于田县万花园沙产业实验基地种植中药材。

图片

于田县阿热勒乡夏玛勒巴格村村民在自己承包的沙地上,为新栽种的树苗浇水养护。朱晓飞/摄

  “虽然我不懂中药材,但我懂种地,所以很快上手。”如孜满意地说道,他家里有9亩地,主要种植核桃、小麦等农作物,通过这份工作,每月还能增收3000元。

  “中药材种植有效助力当地沙产业发展。”新疆阗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国英介绍,公司投资350万元,在于田县万花园开发了1000亩土地试种中药材。按照1个品种试种10亩地的计划,试种板蓝根、地黄、桔梗等36种中药材,再在1至2年里,将适宜于田县种植的中药材挑选出来,逐步规模化推广,这种推广模式也有利于化解市场风险。

  万花园是2024年于田县规划的一个面积达4万亩的防沙治沙示范区,计划通过发展沙漠玫瑰和中药材种植,将万花园打造成于田县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

  玫瑰,看似娇弱,却在防沙治沙中展现出强大能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最后一公里”,玫瑰花苗扎根沙丘,为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画上了浪漫句点。

  沙漠玫瑰耐旱性强,根系深入土壤可以有效减少沙土流动,是很好的固沙植物。于田县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利于沙漠玫瑰生长。

  为了防风固沙、摆脱贫困,于田县以花为“媒”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一朵朵玫瑰花摇身一变成为玫瑰花茶、花酱、精油……构建起从培育、种植、采摘到加工、收购、生产的全产业链。

  在新疆,除了沙漠玫瑰,梭梭、柽柳、枣树等多种经济作物也成了防沙卫士。目前,于田县已完成生物治沙面积33.5万亩,主要种植红柳、梭梭、玫瑰花、红枣等兼具抗旱特性与经济效益的植物,串联起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受益群众达3.2万人,稳定吸纳就业人口2800余人,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以上,昔日“沙窝窝”变成“金窝窝”。

  3月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且末县8.3万亩肉苁蓉迎来丰收,种植户们小心翼翼地掘开沙层,将一根根粗壮饱满的肉苁蓉从沙中缓缓挖出。

  “我现在一天能挖150公斤肉苁蓉,挣300元,可以挖一个月。”且末县阔什萨特玛乡村民买买提·喀斯木说。

  肉苁蓉又叫大芸,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且末县从2007年开始探索在梭梭林下种植肉苁蓉,经过多年实践,开辟出一条肉苁蓉产业化治沙之路。

  “除了对肉苁蓉进行切片等初加工外,我们还与药企合作研发了深加工产品如肉苁蓉原浆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新疆鹏程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田野说。

  治沙增绿又增收,肉苁蓉产业成为风沙沿线农民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的一条重要渠道。且末县林草局党委书记王红伟介绍,今年,且末县肉苁蓉种植面积达8.32万亩,第一季度收获肉苁蓉178吨,收益达89万元。

责任编辑:余若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南京浦口推出“百企惠万军”探索拥军新路 - 南京夜生活网

    南京浦口推出“百企惠万军”探索拥军新路 - 南京夜生活网
    新华社南京5月13日电(记者沈汝发)扫码登录南京市浦口区优待目录清单展示平台,就会跳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享有的各种优待。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生活服务……11类6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优待服务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浦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的“百企惠万军”社会化拥军活动。自2023年7月发布优待目录清单以来,浦口区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广大军人军属的优先、优惠服务。  欧贝司烘焙是一家从事面包、蛋糕、咖啡等食品销售的企业。“我们店对所有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打八折优惠...
  • 江苏名酒志汤沟酒志》出版首发式在江苏南京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 - 南京夜生活网

    江苏名酒志汤沟酒志》出版首发式在江苏南京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 - 南京夜生活网
    中国江苏网讯 盛世修志,见证荣耀。2019年12月9日,《江苏名酒志汤沟酒志》出版首发式在江苏南京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江苏名酒志》编纂委员会主任漆冠山,江苏省酒类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中国酿造史研究中心主任、《汤沟酒志》作序人张生,《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作家、晚清文化研究学者贾英华,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继平出席本次发布会并讲话。江南大学博士、副教授陈双对汤沟两相和酒挥发性风味成分特征做出...
  • 江苏盐城:蓝色海洋文化 汇聚澎湃发展动能

    江苏盐城:蓝色海洋文化 汇聚澎湃发展动能
     盐城依海而生,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海域面积和最广阔的开发腹地。这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是沿海城市蝶变崛起的优势和底气。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一直是盐城人民矢志不移的追求,蓝色也一直是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亮丽底色。在废灶兴垦、垦荒植棉、东向出海的不懈探索中,盐城逐渐形成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塑造了“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的胸襟格局。 悦达起亚汽车出口 盐城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盐城人开拓进取、勇往直前,谱写一个又一个充满激情和勇气、...
  • 北外滩水城: 19000元/平特价房,捡漏省几万 - 南京夜生活网

    北外滩水城: 19000元/平特价房,捡漏省几万 - 南京夜生活网
    不知不觉步入11月,2020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2020年都是一个不平凡之年,奋斗了一年的你,应该用一个温暖舒适的心灵归所犒劳拼搏的自己。年关将至,更多折扣优惠适时出现,买房正是好时机。这里有主城“一环”内的价格洼地——北外滩水城,单价仅19000元/㎡起,首付仅52万起就能住双地铁学区房,是年底买房不容错失的选择良机。作为江北新区滨江人气大盘,北外滩水城过江通道口双地铁学区房等配套齐全,江北新区直管区设立、自贸区落户江北,利好加持提速区域腾飞,从区域开...
  • 第32届金鸡奖19项荣誉揭晓 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圆满闭幕 - 南京夜生活网

    第32届金鸡奖19项荣誉揭晓 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圆满闭幕 - 南京夜生活网
    1905电影网讯 11月23日,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于厦门隆重举行,金鸡奖19个奖项悉数揭晓。《流浪地球》成为本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得主,最佳导演奖由《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获得,《地久天长》剧组连捧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项大奖,最佳男配角和女配角奖则分别归属《古田军号》中朱德的扮演者王志飞和参演《送我上青云》的演员吴玉芳,文牧野则凭借《我不是药神》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黄渤、蓝羽、邓超担任主持人今晚的盛会,不仅是属于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