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雨花台区多个街道的爱心暑托班不仅解决了家长“看护难”问题,更以“老幼共融”与“科创赋能”双模式引发居民的广泛好评。在属地街道(园区)支持下,雨花台团区委联合区教育局、民政局、检察院、科技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积极介入,共同营造既托又管、更重教育的高质量暑期托管生态。
菊花里:“小雏菊”牵起“万寿菊”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个暑假,南京雨花台区菊花里社区暑托班内不时传来朗朗诵读声。记者在现场看到,驻点社工刘日高以一场古风下课礼,结束朗诵课。孩子们抱拳行礼,意犹未尽。下午,在三江学院志愿者带来的科技课堂里,五年级学生李博轩举着刚做好的自动电扇高兴地说:“这是我自己拼的!”
这个一度只有20个名额的暑托班,今年扩至40人,年龄也放宽至一年级,成为不少家庭的“救命稻草”。“孩子青春期管不住,在这儿反而听话”,吴婖柚的爷爷吴雪生坦言。朱蒽馨妈妈更是感慨:“去年名额靠抢,今年姐姐入托,我才能专心带妹妹。”
记者了解到,菊花里社区探索“老幼共融”模式。三楼的养老中心与一楼托育园仅一层之隔。每月老幼同乐生日会上,孩子与老人一起做手工、唱生日歌,“小雏菊”牵起“万寿菊”,笑声不断。社区还为12名困境儿童建立档案,采用“助人自助”理念,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社区副主任叶雅璠表示:“我们要同时托起‘小的’、关爱‘老的’,让社区成为居民的依靠。”
玻纤院社区:依托玻纤院打造特色暑托班
玻纤院社区则打出“科创牌”。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是这群孩子的第二课堂。社区每年会安排1~2次院史馆参观,由院方老职工党员讲解纤维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工作如何服务国家”暑托班负责人宦娇娇说。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社区还联动了辖区内的非遗文化企业回艺非遗体验中心,带领孩子们制作灯笼、体验蓝印花布。除此之外,社区还联系了由南京云锦省级传承人杨玉柱前来授课:“我们非遗传承人每年暑假都有这样的‘任务’,去给孩子上课,让一年级到初一的孩子共绘云锦T恤,写自己的‘小名’,既是手艺传承,也是自我激励。”
全区多元化力量共同托举“未来之花”
其实,不仅在菊花里,在整个雨花台区,8个街道今年共开设16个爱心暑托班,覆盖400余名孩子。包括雨花台团区委、教育局等在内的多部门联动、校企地协同,打造出“既托又教、既管又育”的暑期暖心工程。
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全区多元力量的共同“托举”。在区委、区政府关心下,团区委联合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科协、法院、检察院等多部门,不仅提供资金、场地、安保等方面支持,还输送了大量优质课程。
安全机制也全面筑牢。各部门联合开展场地安全验收,制定应急预案,严格执行测温、登记等制度,并由社区团干部、“五老”人员等担任班主任,守护孩子身心健康。
“我们不只是看管,更希望孩子有所学、有所乐。”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单纯托管到老幼共融、从文化传承到科创启蒙,雨花台区通过多元共治、资源整合,真正实现了“托得住、管得好、教得活”,托起的不仅是孩子的暑假,更是千万个家庭的安心与未来。
通讯员 王静怡 林品闻 刘昕雨
南京夜生活论坛/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