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沪上白领,一场车祸让她与轮椅为伴;九年涅槃重生,她以律师身份为弱势群体撑起法治晴空。顾婷婷创办了“婷婷工作室”,主持《婷婷说法》栏目,用法律为弱势群体发声,今年 5 月,她获评“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近日,南京夜生活论坛/紫牛新闻记者走近顾婷婷,听她讲述自己的“逆袭人生”。
公益律师顾婷婷用法律为弱者发声
意外致残在自我和解中重启人生
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十年前的一场交通意外让顾婷婷成了肢体一级残疾人。医生的诊断沉重而清晰:胸椎受损、高位截瘫,轮椅从此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
当聊起受伤初期的经历时,她沉默了片刻,“每一个清晨,最先醒来的不是意识,而是疼痛。像无数蚂蚁在骨骼里啃噬,又像被浸在冰与火之间反复煎熬。”治疗师为她做康复训练时,钻心的疼痛让她不禁失声大叫。治疗师安慰道:“今天已经是你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你能接受今天的自己,就一定能接受明天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像春风掠过她的心田。
就这样,她开始尝试与自己的身体和解,学习呼吸,锻炼上肢力量,练习坐稳平衡,日复一日地在篮球场练习划轮椅……终于,在受伤七个月后,她坐着轮椅“走”出病房。“痛苦有两种,一种让人沉沦,另一种让人觉醒。我很庆幸,自己走上了第二条路。”
“当初遇到车祸时是法律的力量保障了我的合法权益,我也想帮助像我一样深陷于困境的残疾人。”顾婷婷说,2017年,在家人和高邮市残联的支持下,顾婷婷受聘担任高邮市卸甲镇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这段经历让她见到了许多和自己相似的伙伴。他们虽身体残缺,脸上却洋溢着笑容,心中充满阳光。也正是在与残友们的深入交往中,她深切体会到残疾人维权的不易。许多残疾人朋友遭遇过权益纠纷,这一切,让她萌生了学习法律、帮助他人的念头。
顾婷婷律师为群众做法律咨询
当上律师帮助20多位残疾人维权
2018年底,顾婷婷买教材、上网课,自学《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等多门课程。尽管她大学本科是学应用物理的,却坚信勤能补拙。因为受伤,她胸部以下失去知觉和力量,连坐几小时都是巨大的挑战。“坐着学不了就躺着学,躺久了就趴着学。”身体始终疼痛,但她内心快乐:“那种心无旁骛、目标坚定的快乐,让我找到了人生新方向。”
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全力备战法考。“重复、重复、再重复!”2019年,她一次性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21年通过实习考核后,成为正式执业律师。
正式执业后,她成立了高邮市残疾人法律维权服务“婷婷工作室”。她说:“我自己是残疾人,深知其中的难。也许我不能做很多,但我愿尽我所能。人活着,就该让生命有所为。”
“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法律精神可以充满温度。”她提起曾经维权时遇到的一位法官,“他说,法律应当呵护每一个受伤的灵魂,那一刻,我泪如雨下。”
除了办案,她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作为《婷婷说法》的主持人,她走进社区、学校,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法律;她发起“轮椅上的普法队”,带领更多残友成为志愿者。她解读政策,帮助残友了解保险、就业、助学、辅具补贴;她走进基层,用通俗的语言宣讲案例,教大家如何申请法律援助、维护自身权益。
她在高邮市残联设立工作室,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走进法律援助中心,为受援人守护公平。这些年来,她办理残疾人维权案件20多起,开展讲座90余场,受益者超万人。
2025年 5 月,顾婷婷获评“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帮残疾人维权向单位要来拖欠工资
在众多案例中,最让她动容的是听障女工小陈。小陈是听力一级残疾,靠手势和文字与人沟通,在服装厂工作。2022年8月底离职后,老板一直未结清工资。迷茫之中,小陈在父亲的陪伴下找到“婷婷工作室”。顾婷婷想得更远:小陈是残疾人,厂方当初给她工作机会,本就是一种扶助,她更希望借此搭建沟通之桥,推动残健共融。
在残联和劳动仲裁委的助力下,她多次与用人单位沟通。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单位当庭支付小陈11000元补偿款。“当她拿回工资,紧紧拉着我的手不停比划时,我在她眼里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顾婷婷说,“那一刻我明白:生命最美的轮回,就是把曾经接收到的光,折射给更需要的人。”
像小陈这样的受助者,她还遇到很多。对符合条件的,她协助申请法援;对出行困难的,她就上门服务。“当我将离婚判决书交给小芳,把工伤裁决书送达张姐…他们开心,我也开心。曾经的当事人成了代理人,曾经的受援人变成了援助人。能帮助那些像曾经的我一样无助的人,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很多人都替我惋惜,说要不是那场车祸……”她顿了顿,摇摇头,“如果没有跌落谷底,我怎会看见整片星空?如果没有失去行走的能力,我又怎会学会飞翔?”顾婷婷用她的人生轨迹印证:轮椅可以锁住双腿,却锁不住一颗向往星空的心。真正的飞翔,从来不需要双脚离地,只需要一颗永远向阳的心。
通讯员 沈厚华 南京夜生活论坛/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视频 : 徐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