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
二百多年前有位 “旅游特种兵”
六刷南京栖霞山
疯狂写诗120余首
搁现在妥妥的文旅KOL
(↑文旅大咖本人)
这位顶流文旅博主
正是咱们熟悉的乾隆皇帝
今天就带大家解锁
「乾隆同款」栖霞山玩法
看看那些藏在“帝王优选”里的绝美打卡点!
彩虹明镜
一个字:绝!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人们将栖霞山上流泉散漫无归之处凿为池,水从桃花涧与中峰涧流下直喷池内,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临幸此地,见湖水清澈如镜,一旁的九曲桥如彩虹般蜿蜒,遂赐名“彩虹明镜”。
当然,以他的性格,得写诗!《七绝·明镜湖》横空出世。
《七绝·明镜湖》
虹非日照镜非铜,溪澈桥弯植偶同。
奚必名中辨真假,借他假幻悟真空。
诗体现乾隆对栖霞山景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清代皇家诗词中常见的禅意与哲思。
乾隆御题诗
原文如下↓
《游栖霞山》
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
画屏云罨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
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
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
桃花扇亭
乾隆的 “追更现场”
乾隆第一次踏足栖霞山,就被漫山春色绊住了脚步。他当场挥毫写下:“不见桃根与桃叶,依稀送客泛江船”,这句收录在《清高宗御制诗初集》里的诗,藏着跨越千年的文化巧思。
诗中“桃根桃叶”本是东晋王献之笔下的姐妹,却被乾隆联想到《桃花扇》的动人故事。毕竟眼前的桃花扇亭,正是传说中李香君与侯方域惜别的地方。
当帝王站在亭中,望着灼灼桃花想象剧中情愫流转的场景,活脱脱是古代版“嗑CP现场”。
来此打卡时,常能遇见身着汉服的姑娘在亭下留影,恍惚间便与乾隆诗中“依稀送客”的意境重叠,古典氛围感瞬间拉满。
千佛崖
这顶乌纱帽,甚妙!
乾隆皇帝描写南京栖霞山的诗句中,明确提及“千佛崖”相关景观的诗句为: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
此句出自乾隆首次南巡至栖霞山时所作《游栖霞山》七言律诗,其中“纱帽”即指纱帽峰(又名千佛崖),为栖霞山标志性景观之一。
大家爬上千佛岭,待月亭后方便是。
话山亭
乾隆也爱 “躺平”
爬山累了怎么办?乾隆早就给咱们探好路了!
他在诗中写道:“山亭凭槛俯层松,千里晴光豁远胸。” 说的就是话山亭绝佳的观景体验。
这座藏在半山腰的亭子,视野堪称一绝,坐在亭子里吹着山风,远眺长江和金陵城,难怪乾隆每次来都要在这儿 “躺平” 发会儿呆。
现在,话山亭也是网红拍照点,背靠层峦叠嶂,随手一拍就是大片,躺着配上乾隆同款 “朕乏了” 文案,朋友圈点赞收割机非你莫属。
秋冬季也是出片的超级点位!!!
大家一定码住!!!
乾隆行宫遗址
古代版“皇家露营”
你以为露营是现代人的专利?乾隆表示不服!
他在《驻跸栖霞山精舍作》中写:“行营依曲磴,清跸度层峦。” 原来,这里的“行营”指的就是如今栖霞山的乾隆行宫遗址。
当年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在行宫所在的小营盘扎营,带着文武百官体验“皇家露营”。
如今,行宫虽只剩遗址,但山林间平整的空地、潺潺溪流,依然保留着野趣。
约上三五好友,在这片曾承载帝王风雅的遗址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户外野餐,说不定还能沾沾乾隆的 “露营运”,解锁一段奇妙旅程!
行宫遗址有一处白乳泉试茶亭。
相传茶圣陆羽专注于在栖霞山植茶,制茶,品茶,试茶,他在栖霞山的亲力亲为,为著作《茶经》而积累实践素材。
出于对陆羽的崇敬,宋代僧人在陆羽采茶处建造笠亭,在摩崖刻石“试茶亭”,以志纪念。
清代乾隆皇帝来栖霞山,赋诗:“羽踪籍因著,曾句也云清。泉则付无意,淙淙千载声。”这首诗,后镌刻在“白乳泉试茶亭”摩崖石刻的西侧,也成了栖霞山茶文化的一道风景。
当然你不能指望乾隆只写一首,所以……
白乳泉试茶亭用皇甫曾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韵
(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石壁书六,岁久莓苔生。
适自高峰降,遂缘曲栈行。
小憩笠亭幽,慢试云窦清。
曾羽茗迹邈,兹复传其声。
乾隆同款
拍照姿势大赏
站在栖霞山始皇临江处,乾隆的“打卡欲”怕是又要觉醒。想象他负手立于江边高台,以“指点江山式”眺望长江奔流,或是凭栏远眺,用“文艺沉思式”定格六朝烟雨。
如今游客在此复刻同款姿势,搭配#和乾隆比谁更会摆pose#话题,既能get帝王同款视角,又能拍出穿越千年的氛围感大片!
御制诗《登最高峰》:“幽居跋马上崇椒,造极悠然憩敞寮,与颢气俱即仙境,喜春云净协农谣,平临白下怀遗迹,俯视长江映碧寥,山峙川流自千古,那知兴废有南朝。”
乾隆第四次南巡至金陵时,御驾凤翔峰,写下此诗,描绘了登高后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山川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历史兴废的感慨。
二百多年前
乾隆用诗词记录栖霞山的美
今天我们用镜头续写浪漫
带上这份攻略
去栖霞山和乾隆来一场
跨越时空的 “相遇” 吧
内容来源 | 南京栖霞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