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医疗器材公司与南京某医院合同纠纷一案,因医院未履行给付180万余元的义务,医疗器材公司申请强制执行。南京建邺法院受理后,查明该医院银行账户无可供扣划的款项。近日,执行干警上门调查,并打算依据现场情况采取强制措施。几名身着制服的执行干警踏进医院门诊部问道:哪位是负责人谷某?原本喧闹的大厅骤然变得安静。
眼前的景象让执行干警进退维谷:诊室里,医生正全神贯注接诊;走廊上,患者举着输液瓶缓慢移动;角落里,母亲抱着孩童静默等候。此刻,任何一丝生硬的强制介入,都可能击碎这份维系着生命健康的脆弱安宁。干警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法律必须得到执行,但这里守护的是民生底线,必须找到两全之法。”干警现场组织双方进行协调,经过数轮艰难的拉锯与磋商,执行现场似乎终于有了一丝松动的迹象。
医院负责人谷某表示:愿意当场筹款支付30万元,但剩余款项需要分期履行。但医疗器材公司负责人袁某提出反对意见:“这是他们的拖延策略,万一他们在此期间转移走了医疗设备,怎么办?”面对僵局,执行干警将双方的顾虑逐一拆解,提出一个兼顾双方核心利益的解决方案:今天先给30万元,由法院对部分医疗设备采取“活封”措施,并允许医院继续使用救治病患,以便物尽其用,但医院要承诺不得擅自转移,否则将移送公安机关追究拒执罪;同时,医院要在扣除运营成本后,及时将剩余收益给付申请执行人。
谷某表示:“你们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我同意这个方案,一定会严格遵守承诺的!”见袁某还在犹豫,执行干警说道“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是一个公益行业,我们既要保障你的合法权益,也要守护好民生利益,希望你能从社会大义角度考虑一下。我们也采取了‘活封’措施,如果他们敢转移查封的设备,我们一定会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短暂的沉默后,袁某说道“我们也是有社会责任和担当的企业,就按这个方案办!”随后,谷某安排关联公司向法院转款30万元,执行干警迅速清点部分设备,并张贴了封条。
当执行干警离开时,医院门诊部诊室灯火依然明亮,那些维系生命的仪器设备,仍在病人身边安稳低鸣。守护民生底线执行,不是冰冷的强制,而是温暖的智慧。它能在法理与情理之间找到平衡点,在维护胜诉权益的同时,也为困境中的企业留下生机与希望。
通讯员 沈天文 南京夜生活论坛/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