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夜生活论坛网11月6日讯(记者 闫春旭)在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26岁的护理员陈新艳有个温暖的外号“小艳子”。她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燕子,每日穿梭于各个房间,不仅用专业服务老人,更用陪伴成为爷爷奶奶们心中“不要飞”的亲孙女。
11月4日上午,在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四楼护理区的一个房间里,陈新艳正俯身陪伴在两位老人身边。轮椅上的胡奶奶92岁了,话音软绵绵的,却满是亲昵。她忽然握住陈新艳的手,语气里带着心疼:“你的手怎么这么凉!”听陈新艳解释是刚从外面回来,老人这才放下心,转而向记者夸起来:“她就像我亲孙女一样,每天照顾我,从来都不耽误……”
![]()
一旁的李奶奶今年82岁,是南京浦口人。临别时,她拉着陈新艳的手依依不舍:“小艳子,你不要‘飞’,常到我们这边来!”这句质朴又带着俏皮的叮嘱,瞬间逗乐了满屋子的人,也让整个房间洋溢着温情。陈新艳弯起眼角,笑着应道:“奶奶,我每天都会来陪您!”
在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温情上演。这位老家是安徽滁州的姑娘,早已把院里的老人当成了自己的爷爷奶奶,而她也成了老人口中那个“不要飞”的小燕子,穿梭于各个房间,用陪伴温暖着他们。
最让陈新艳珍视的,莫过于那份穿越记忆迷雾的信任。科室里一位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时常记不住人,她便日日耐心探问:“奶奶,您记得我叫什么名字吗?”有一天,奶奶的儿子前来探望,老人望着熟悉的小艳子,口中清晰地唤出了她的名字。
![]()
那一刻,惊喜与感动在病房里悄然弥漫,不仅让家人感到不可思议,更深深触动了陈新艳的内心。她回忆道,“原来即使记忆会模糊,但那种熟悉与信任的感觉,早已深深扎根在心底。能在那一瞬间被她记起,就是我这工作中最大的幸福。”
这份将心比心的照护,不仅收获了老人的依赖,也在专业上得到了认可。10月31日,2025年江苏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圆满闭幕,陈新艳荣获养老护理员赛项三等奖。谈及这份荣誉,从护理学专业毕业四年的她的眼里闪着光。陈新艳说:“希望能够把专业技能和职业温度传递给更多同行,一起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为何年纪轻轻,却能对老人有如此深厚的耐心和理解?这份特殊的亲切感,源于她心底最柔软的牵挂。“我爷爷不在了,奶奶今年79岁。每次照顾这里的老人,我都会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她告诉记者,自己会经常给奶奶打电话,还特意回家把获奖的好消息当面分享给奶奶。正是这份血脉亲情的延续,让她在养老行业里找到了归属。陈新艳表示,会继续用心守护这些“爷爷奶奶”,同时,也会替爷爷好好照顾好家中的奶奶,让爱与责任在两端同时温暖流淌。
![]()
陈新艳的成长,是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护理团队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记者了解到,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成立于1952年,2023年荣获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据该院护理部(公共卫生科)主任王小华介绍,目前全院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比已达100%,五年以上工龄的资深护理人员占比89%。
“我们致力于让优秀的护理员既能获得职业尊严,也能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王小华说:“我们鼓励护理员在失智照护、康复指导、精神慰藉等细分领域深耕,成为专家型人才,既要求护理人员关爱长者,也高度重视对护理员自身的人文关怀,通过建立员工关爱机制、组织团建活动、提供心理支持等,让护理员感受到温暖与尊重,从而将这份正能量传递给长者,从而为区域养老服务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