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的镇校之宝长什么样?
为什么中国军用航空器编号是从“5”开始?
水杉的发现为何被列为“重大发现”?
……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高校博物馆就是藏在大学里的“大学”
南京
大学之城
50多所高校
藏着67个“大学”
在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启幕前夕,“南京高校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走进大学里的‘大学’”青少年网络文明主题活动正式启动,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南京各高校博物馆开讲。
短短40分钟的思政课堂
请来博物馆馆长和大学老师们
讲述最有代表性的展品故事
感悟前辈们胸怀祖国、勇攀高峰、
追求真理、集智攻关的科学家精神
南京大学
由南京大学地理系教师王富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野外考察时采集的西藏藏北地区细石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零星出土的六朝青瓷器……南京大学博物馆藏有古代器物、书画近万件,这里是“何以南大”的众多答案之一。一件件古老的文物,不仅凝聚了无数先民的智慧,还讲述了前辈学者们在野外艰苦科考、在炮火中坚守学术的故事。
在博物馆的众多藏品中,西周青铜器小克鼎堪称是这所百廿名校的“镇校之宝”之一。“它1890年出土于陕西周王朝的王室地区。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克’有八鼎,可见其身份特殊。”思政课上,南京大学博物馆老师魏美强将一段段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树木标本馆被称为“树木百科全书”,藏有丰富的种子化石、树叶化石。“这里的每一份标本都用标签记录着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等信息,泛黄纸张上的手写字,彰显着植物学专家们的匠心。”思政课现场,大中小学生们跟随讲解员朱静云一同触碰自然脉搏,感受老一辈林学家的不懈追求。
展厅内还重点展示了20世纪植物界最伟大的发现——水杉的发现。如今,“水杉精神”已成为南林最为重要的文化基因之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位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的南航御风园是一个敞开式的航空航天博物馆,展示了新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型飞机初教5、抗美援朝的米格-15战斗机、K-8基础教练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歼8和歼-8Ⅱ歼击机、大型水陆两用飞机AG600静力试验机、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等17架航空航天器。
初教5
其中,初教5的成功试制,迈出了新中国制造飞机的第一步。“1954年4月,初教5的试制工作正式展开。中国第一代航空人充分发扬了‘大干一百天,为制造祖国第一架品质优良的飞机而奋斗’的精神,仅仅用了90多天就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研究员郑祥明说。
南京中医药大学
思政课上,位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内的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了它的“红人”——针灸铜人。据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沈劼介绍,在古代医学生考试时,老师在铜人体表涂上蜡盖住穴位,体内注水或水银,学生若能正确刺入穴位,则针入水出,考验学生的针刺水平。博物馆内现藏有3座针灸铜人,其中有一座就是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光绪针灸铜人为原型制作的。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馆藏的针灸铜人
如今,博物馆还开发了“针灸铜人虚拟三维互动查询系统”,针灸铜人的继承与弘扬,既是对中华文明智慧的礼敬,更指引着一代代中医人秉持审慎态度、锤炼扎实功底,在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上践行守正创新。
金陵科技学院
如何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年轻人的心中?在金陵科技学院的南京动漫图书馆和动漫科普馆里,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从我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完成的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意大利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儿童文艺影片一等奖;到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诞生;再到创造百亿票房佳绩的《哪吒之魔童闹海》……馆内不仅收藏了古老的动画制作拍摄台,还生动呈现了中国动画艺术发展历程及背后的故事。
如今,中国动漫大IP走向海外,不仅将哪吒、孙悟空等经典形象塑造成风靡全球的文化流行符号,更以衍生品、虚拟偶像、数字藏品等多元形态同步出海,显著提升了中国动漫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南京师范大学
“从袁枚的随园,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再到后来的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直至今天的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这片土地始终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燕吉介绍说。
今天的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前身正是金陵女子大学办公楼,这里展示着原金陵女子大学校长、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吴贻芳先生的办公室。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吴贻芳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唯一女性代表,远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了制定《联合国宪章》的盛会,她以沉稳睿智的风范,与其他各国代表共同谋划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蓝图,并庄严地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她的一生,是献身教育、追求真理、服务国家的一生。
“没想到高校‘博物馆’这么有看头”
“文物的发展和变迁,背后离不开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坚持不懈与努力发掘”
“身处新时代的青年,更要以航天先辈们为榜样,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现在明白,校园的一砖一瓦都刻着‘教育救国’的初心”
……
在一件件文物里
在一堂堂思政课中
青少年们不仅看见了历史、现在
也看见了更广阔的未来
“南京高校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走进大学里的‘大学’”青少年网络文明主题活动由中共南京市委网信办指导,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和南京各高校等联合推出,目前已播出6堂云端思政课,接下来还将陆续走进更多高校博物馆,让思政课更有深度、更具温度,也更能抵达人心。
内容来源 | 南京发布、南京日报、各高校官微联合出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