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
2025世界标准日中国海报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石与规则指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中,标准的“赋能”作用愈发凸显。源于“新”、立于“质”,一头紧联高水平创新,一头紧系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成为贯通“新”与“质”、培育先进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江苏省市场监管局以标准化建设为重要抓手,在未来产业布局中主动作为,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探索出一条坚实路径。
锚定未来产业“航向标”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既要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筑牢产业发展 “四梁八柱”,实现 “谋定而后动”;更要通过关键标准研制抢占发展先机,加快技术产业化应用,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和产业领航作用,助力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明确将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作为标准化建设重点;紧扣江苏“1650”产业体系,打破传统部门藩篱,建立市场监管、科技、工信、发改等多部门协同的未来产业标准化联合推进机制,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已牵头制定国际、国家标准143项。制定《江苏省未来产业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 “10+X” 未来产业标准化布局,发布一批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特色标准案例,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机制不断健全。
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为江苏未来产业发展筑牢制度根基,确保产业发展不偏航、不走样,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夯实制度基础。
推动技术标准“同频共振”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标准则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桥梁”。江苏始终秉持“创新驱动标准、标准引领创新”的理念,推动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深度融合,构建“技术突破 — 标准固化 — 产业应用”的闭环体系。
在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基础设施等工作布局中,强化标准化支撑,将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组织“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及应用”专项研究,协同推进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近三年来,江苏在未来产业领域组织开展50余项国际、国家、地方和团体标准研制,编制10余项技术报告。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江苏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近日正式发布的《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充分发挥标准在产业链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全省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勾勒出清晰蓝图。
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的同频共振,加速了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技术动能。
激发多元协同创新活力
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联动政策、技术、人才、企业等多维要素,打造覆盖未来产业标准制定、实施、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在平台搭建上,江苏整合省内外优质资源,建成氢燃料电池汽车、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8个未来产业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平台优势加速标准落地应用;在区域试点上,选择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实验室、“车 — 桩 — 聚 — 网”协同互动等标准化试点,打造技术标准创新、场景应用和产业集聚的先行区。
企业作为产业生态的核心力量,在标准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工程机械 “链主” 企业徐工,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主导参与制定18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其中GB/T 44257《电动土方机械用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标准,明确了产业链上下游交付规范,为协同发展夯实基础。随着标准落地,弗迪、玖行、睿控等新能源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徐州,为徐工等龙头企业提供稳定配套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区域新能源产业链,让产业生态真正“链起来、强起来”。
通过多元协同生态构建,江苏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创新活力,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汇聚了强大合力。
提升全球竞争“影响力”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标准的国际化水平直接决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江苏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持续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以高标准助力新质生产力“走出去”,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实现能级跃升。
2025世界标准日国际海报
区域协同是开放合作的重要起点。依托全国首个长三角国际标准化区域协作平台,江苏组建国际标准化专家库和人才库,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共享,目前已在新材料、智慧核电等21个重点产业开展国际标准化协作试点,形成一批标志性合作成果。
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是江苏提升全球影响力的关键举措。去年,江苏提出国际标准提案建议51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27项,其中《生物技术 核酸合成 第2部分:合成基因片段、基因和基因组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等标准,填补了我国生物经济领域国际标准空白。同时,建成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连续4年举办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打造高端对话与认证服务平台;建设中德标准化合作苏州创新中心,强化与德国标准化协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
全方位的开放合作,让江苏未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拓展了全球空间。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面向未来,江苏锚定新质生产力培育目标,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擘画清晰路径。
在加快建立“先进适用、产业协同、国际领先”的高标准体系中,江苏明确了四大方向:加快技术标准同频部署,进一步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完善标准化协同生态圈,持续激活产业内生动力;拓展标准国际化空间,不断提升全球竞争与合作能力;强化标准化人才支撑,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从政策先行的顶层设计到技术与标准的同频共振,从多元协同的生态构建到开放合作的全球布局,江苏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既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诠释,也是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展望未来,江苏将继续以 “标准之笔” 勾勒产业发展新图景,以高标准赋能新质生产力,为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作出更大贡献。 通讯员 鲍雨冉 南京夜生活论坛/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