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凭借笔下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王国维赞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被后世尊为“词中老杜”的周邦彦,一位在乱世中以词立身、以曲寄情的“北宋第一音乐人”。11月7日20:00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宗师列传·大宋词人传》周邦彦篇将播出,主持人撒贝宁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组成探访团,走进这位词人的人生现场。
节目海报
清风劲节展“风荷举”之姿
故乡钱塘的浪漫氛围,滋养了周邦彦的文心。节目中,探访团“穿越”至公元1078年的钱塘(今浙江杭州),在西湖畔的市集与荷塘间,探寻周邦彦的成长足迹。探访团了解到,少年周邦彦才华横溢但为人洒脱不羁,因此“不为州里推重”,求学之路坎坷。他始终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自勉,并将这份高洁的品格,奉为一生坚守的文人底线。
在南京溧水任上,周邦彦充分展现了他清风劲节的一面,南宋强焕评价其“其政敬简,民到于今称之者,固有余爱”。直到今天,溧水无想山的“莫思亭”“新绿桥”“清园湖”等景点,均取自周邦彦的词意。
晚年周邦彦被召回京,执掌北宋官方最高音乐机构——大晟府,成为“大宋音乐国家队首席”。他以严谨的态度坚持整理词乐、规范音律,成为公认的宋词“金牌音乐制作人”,为宋词立下创作规范。
豁达通透得“小神仙”之趣
如果“风荷举”是周邦彦的立世之姿,那“小神仙”便是他的处世之智。 凭借近七千字的《汴都赋》,年轻的周邦彦名震汴京,却也因此卷入新旧党争的漩涡,被排挤出京,辗转州县近十年。初到溧水时,他也曾疲倦消沉,自称“憔悴江南倦客”。但这位深谙生活美学的词人并未沉沦于失意,他寄情山水,体察民情,将地方治理与个人修行完美融合,完成从怅惘到释然的心境转变,吟出“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的旷达之句。
节目尾声,周邦彦将“穿越”到2025年的南京溧水,见证现代AI技术赋予宋词全新的音乐生命力。
11月7日20:00档,锁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宗师列传·大宋词人传》周邦彦篇,看周邦彦如何以音乐为骨、以词义为魂,树立宋词雅正典范,成就“词中老杜”美名的风范。央视频App同步播出。
南京夜生活论坛/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溧宣
校对 陶善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