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阔别,重磅回归。
○ 11月4日,全球智能影像巨头影石创新,将智能影像算法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南京栖霞。
○ 影石创新起步于南京,创始人刘靖康曾是南京大学的风云人物。十年之前,刘靖康带领团队南下深圳发展;十年之后,刘靖康携重量级项目回归南京,在其梦开始的地方,进行更为长远的深耕。
01影石落子南京栖霞 布局“最强大脑”
○ 11月4日,南京大学、影石创新、栖霞区三方签署合作协议,由三方共建的影石智能影像算法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 一个是国内顶尖名校、一个是全球智能影像巨头、一个是政策资源充沛的发展土壤,这三方的强强联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根据合作协议:
○ 影石将依托南京大学人才资源,与栖霞区设立影石智能影像算法创新中心,聚焦AI影像算法、VR/AR、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方向;依托南京大学的教育资源、影石的产业实践平台以及栖霞区的政策资源,三方共建影石创新(南大仙林)人才培育基地,开展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培养等合作,定向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联合南大、东大、南航等在宁高校和一系列技术互补型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场景落地等合作。栖霞区还将支持影石创新在工业制造、智能会议、城市治理等领域开展场景示范应用。
○ 可以预见,一个集技术攻坚、人才孵化、产业培育于一体的“最强大脑”创新高地将在南京加速崛起。
图源:南京栖霞发布
02为什么回南京?为什么是栖霞?
○ 此次合作,对于南京而言意义深远。
○ 一来是十余年的缘分牵绊。
○ 回望来路,影石创新的起点,正是刘靖康的求学之地——南京。有媒体报道称,影石的第一台相机,就诞生在南京大学的一间教室里。此外,早在2014年,刘靖康还在南京大学就读期间,IDG资本便向其抛出了“橄榄枝”。有了这笔早期投资,刘靖康才在2015年7月正式创立影石创新。今年6月影石创新上市的历史时刻,刘靖康亦在致辞中提及母校:“10年前,我们从南大学生宿舍走出来。”
○ 尽管后来刘靖康毕业后南下深圳创业,但影石创新与南京的缘分一直延续。影石Insta360门店在南京各大知名商圈多点开花。就在11月4日,刘靖康还低调现身南京德基的影石门店。
○ 二来是名企与名城的双向奔赴。
○ 这些年,南京一方面继续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提升校企合作精度和深度、加速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致力推动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高校资源高地”向“产业赋能枢纽”转型,取得的效果显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8%,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 在南京各区中,影石创新选择落子栖霞,除了有南京大学的缘分外,栖霞近年来的进取姿态也“上了大分”。据介绍,栖霞区拥有独特的大学城创新圈、行政区孵化圈、经开区产业圈“三圈叠加”创新体系,为智能影像这种需要多学科交叉、全链条协同的产业提供了丰沃的成长土壤。当下的栖霞,正处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期,在稳住传统基本盘的同时,也在全力奔赴新质生产力。影石算法创新中心的落地恰逢其时。
刘靖康。图源:影石创新
03影石创新如何找增量?
○ 11月4日的刘靖康日程格外繁忙。除了见证签约、走访门店外,他还出席了影石创新当日举办的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并在会议上回应了与大疆的价格战、无人机业务进展、最新季度净利润下降等多个市场关心的话题。
○ 对于与大疆的价格战,刘靖康回应称,友商进入全景相机市场后发起的价格竞争为市场扩容创造了条件,通过市场竞争提升增量是行业共同努力的目标。刘靖康同时强调在激烈市场价格竞争下,公司三季度营收录得增长。
○ 对于影石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5.9%、研发投入同比大增164.81%的问题,刘靖康表示,公司在芯片定制及战略项目投入金额较大,若剔除上述投入因素影响,三季度利润指标同比均实现提升。该现象属于企业主动战略调整的阶段性特征,而非被动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净利润更多被公司视为一个动态变量,其受到研发投入、营销节奏及品类布局等多个因素影响,公司明确将部分短期费用视为未来竞争力建设的必要投入。
○ 业绩说明会上,刘靖康也谈及如何在与大疆的竞争中拓展业务的话题。他说,无人机品类有上限更高的市场规模,且有很多需求仍没有被满足。即便某些领域竞争激烈,只要涉及战略所需的技术能力积累,公司仍会有节奏地介入。公司会在进入某赛道前开展技术储备,明确节奏推进,不会追求短期快速占领市场。
○ 南京影石智能影像算法创新中心的成立,能否成为刘靖康破局交锋、打开新增量的那把钥匙?答案尚待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一家崇尚长期主义的科创企业,选择将“最强大脑”安放在梦开始的地方,这本身就是一个关乎信心与未来的强烈信号。
影石创新公司系列产品。
内容来源丨鱼禾财经
图片来源丨投资南京、南京栖霞发布、南京大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